长安
张俊看着陈宫说道:“依长史之言,今夏粮食收成想来不错。”
陈宫点头说道:“正是如此,昨日长安各县已将税赋报上,属下仔细询问各位官员,皆言百姓缴纳赋税之后,尚有余粮可撑至秋收。”
“好啊,这就是在下所要的,只要百姓家有余粮便可,总不至于再出现饿死,卖儿卖女之事。”张俊兴奋的说道。
陈宫也点点头说道:“主公,只是报上来的赋税就差了些,扶风、长安、冯翊各县所纳赋税只怕不过三万石。”
张俊问道:“长史觉得不够么?”
陈宫摇头说道:“如今我军兵少,这些粮食只怕亦只是够用而已,若是一旦有战事发生,只怕便无粮草可用了。”
张俊听后皱着眉头,确实是如此,若是发生战事,粮价必然暴涨,便是如今并未有战事发生,因为中原各地的灾害,也使得关中粮食暴涨,再者便是如今五铢钱的问题。
如今的五铢钱购买力早已贬值的厉害,汉灵帝时,其公开卖官,如秩两千石的官标价是两千万钱,使得众多人花钱买官,高位者如张温也是花钱买官,这就是有名的卖官鬻爵。
灵帝时的所作所为,使得五铢钱滥行,而物价居高不下,后续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使得五铢钱的购买力太差。
终大汉一朝,只汉文帝时栗米价格在一石十余钱,现如今一石栗米的价格在万钱,待到了粮荒之时,更是几万钱一石,除了物资奇缺外,含铜量的减少也是造成五铢钱贬值的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铢不是货币单位,而是重量单位,一枚铜钱重五铢,一铢等于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张俊想了想后说道:“长史,吾欲重铸钱币,如何?”
陈宫听了顿时呆住了,看着张俊问道:“主公,这.这是大罪啊,主公操之过急了。”
“唉,吾又怎能不知,只是如今钱币泛滥,百姓深受其害,吾心忧耳。”张俊叹了口气说道。
陈宫想了想说道:“此事需从长计议。”
这时,一名侍卫走进来施礼说道:“主公,门外有一人求见,言前来求官。”
“哦?求官?”张俊顿时起了兴致,莫非是有能人前来相助?
“可问之乃是何人?”陈宫问道。
侍卫摇头说道:“其不肯答,只言乃是由淮南而来。”
“淮南?”张俊一愣,庐江距离关中可是千里之遥啊,此人怎会大老远跑来关中求官呢?再想起三国中的人物,张俊心里一惊,莫不是他?
“可是武人?”张俊问道,因为张俊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兄长徐盛,徐盛当时不就是在淮南和他们分别的吗?
谁知侍卫却摇头说道:“乃是文人打扮。”
“快快有请。”张俊急忙说道,不管是谁,冲着人家几千里的路程,自己还是要热情一些的。
待侍卫将那人带上,张俊看其穿戴倒也普通,脸庞方正,三撇胡须倒是让人看着颇有些风骨。
“在下鲁肃,见过张大人。”来人施礼说道。
张俊一听,这还了得,顿时便有些颤抖的说道:“鲁.鲁.鲁子敬?”
陈宫也急忙起身问道:“可是东城鲁子敬?”
鲁肃惊诧于两人的反应,不想自己的名头竟是如此之大。其实鲁肃不知道的是,张俊之所以惊诧,是因为张俊熟知三国,当然知道鲁肃的名头和才能,而陈宫则是因为在徐州之时亦曾听闻刘勋手下两人鲁肃和周瑜。
鲁肃施礼说道:“正是在下。”
张俊这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急忙起身走了下来,因为着急,竟然将案几撞歪,可自己浑然不知疼痛,走下来便拉着鲁肃的手说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先生,真是三生有幸啊。”
陈宫也施礼说道:“在下陈宫,见过子敬。”陈宫这是以儒生之礼,但鲁肃也是受宠若惊,更别说张俊的反应了。
鲁肃看到两人的反应,心下也是激动不已,便施礼说道:“两位大人,在下惶恐。”
张俊急忙拉住了鲁肃,笑着说道:“子敬勿要客气,快,快坐,上茶。”
待三人坐下,张俊看着鲁肃还是难掩激动,照说张俊麾下已经有了贾诩、陈宫这等赫赫有名之士,但张俊这次的激动是因为这可是陈兰外第一个主公前来投靠的人,陈兰不需多说,是员武将,武艺、谋略倒还在其次,可鲁肃毕竟是文人、名士,竟然也前来相投,这说明什么,说明自己已经在这乱世之中有了名气,使人看到了些许希望,才会引得能人前来。
自打穿越而来,张俊也算是见过不少名人了,但自己的吸引力太小,不想别人穿越一样,金手指一开,要么机缘巧合,要么王八之气尽显无遗,麾下多少能人,可自己呢,经历了这么多的波折之后,总算是云开日出了,张俊又怎能不激动嗯。
“咳.咳。”这时,陈宫重重的咳了几声。感慨着主公这是怎么了,为何如此激动,竟直直盯着鲁肃的脸看着。陈宫想着主公的态度,当然有些吃醋,但陈宫何人,岂会因此而不满,要知道自己在张俊麾下的地位至高,便是贾诩也在陈宫之下。
张俊这才回过神来,歉然说道:“适才见到子敬,着实令人激动,这才失态。”
鲁肃不以为意,陈宫却开口问道:“不知子敬由何处而来?”这个何处,所指的意思就比较多了,是问从哪里来,也是问从哪个势力而来。
鲁肃笑着说道:“实不相瞒,在下去岁之时仍在刘太守麾下任事,后太守归降曹操,在下便辞了职事,返回家中,而后听闻大人在关中再起,便生下好奇之心,是以多有关注,直到后来听过往商人说起大人在关中分田之事,在下便心生仰慕,思索再三,便动身前来相投,还望大人不吝收留。”
张俊听罢,高兴的说道:“子敬能来,乃是张俊之福,不瞒子敬,如今关中正是百废待兴之时,人手不足,能得子敬前来,张俊如逢甘霖啊。”
鲁肃急忙谦虚的说道:“在下才疏学浅,只怕让大人失望,只是在下亦知大人心系百姓,在下便想为此尽一分心力。”看
张俊摆手说道:“子敬之才,吾岂能不知,子敬无需谦让。”说着,张俊又想起一事,便问道:“敢问子敬,不知公瑾现下何处?”
鲁肃一愣,但旋即说道:“公瑾已追随伯符将军,前往江东去也。”
“不知子敬为何不去江东,在下听闻子敬与周公瑾交情非浅。”陈宫这时接过话问道。
“在下确与公瑾相交匪浅,只是.唉!”鲁肃叹了口气,显得欲言又止。
张俊这时说道:“子敬不必再言了,如今子敬前来关中,便安心留在此地,吾必会重用子敬。”
张俊如此说话,倒让鲁肃有些不好意思了,想了想后还是说道:“不瞒两位大人,在下本想效命江东,合肥之战时,吾与公瑾设计坑害曹操,夺了合肥,而后暗中降了江东,只是后来未曾等到孙策率兵返回,再下便被调回庐江,待到孙策占了合肥,刘勋怀疑与我,但并未加害,在下这才逃过一劫,待孙策率兵与公瑾一同返回江东,并未给在下来信,在下亦断了此念。”
张俊点了点头,没想到竟然是如此,张俊奇怪周瑜不应该啊,他岂能不知道鲁肃之才?
鲁肃接着说道:“后来公瑾差人送来书信相邀,只是在下那时心已经淡了。”
“可是子敬察觉到了何事?”这时陈宫问道。
鲁肃不得不敬佩陈宫的心思缜密,便点头说道:“正是如此,在下虽未前去江东,然亦曾关注江东局势,以外人细细观察之后,竟发现江东局势似乎并未如公瑾所言安定,似乎是暗潮涌动。”
“哦?子敬这话何解?”张俊问道。
鲁肃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后说道:“想来两位大人曾知晓孙策去岁发兵徐州之事。”
张俊和陈宫点点头,鲁肃便接着说道:“时孙策大败于广陵,一路损兵折将南下奔逃,好不容易才逃回吴郡,其中了陈登之计是其一,其二便是其在南下奔逃之时,已派人前去吴郡送信,然吴郡并未派出士卒接应。”
张俊和陈宫一听,不禁面面相窥,孙策手下这是要造反么?
只听鲁肃接着说道:“此事亦是公瑾与在下提及,孙策本欲查问,但公瑾劝孙策按兵不动。在下听闻之后,细细想过,若是如此,那江东之中当有人欲除去孙策,再看孙策这些年的举动,在下便猜测江东文武之间或有沟壑,是以在下便婉拒了公瑾,实不愿参与其中,若是因此劳心劳神,这官不做也罢,以免误了百姓。”
“好,子敬这句话说的好,正是如此,若是如此勾心斗角,何以立足,何以强大。”张俊激动的说道。
倒是陈宫听得颇为入迷,便接着问道:“那以子敬之见,江东文武是如何划分?”
鲁肃想了想说道:“在下猜测,若是战略不同,那便分为荆州派与徐州派,两派争执则因复仇还是北上而纠缠,还有便是文武不和,再就是江东世家与外来者之间。”
张俊接过鲁肃的话说道:“其实统分来看,不过是激进与稳重罢了。”
“大人高见。”鲁肃说道。
陈宫皱了皱眉,想了想说道:“若说激进之首便是孙策,那稳重之首是谁?”
“当是张昭。”鲁肃说道。
“不,非是张昭,张昭只是明里之人,暗中另有其人。”张俊此时却沉声说道。
陈宫和鲁肃一想,觉得很有道理,两派相争,所为者何?不就是为了江东之主而争么?那么如果孙策死去,当由谁接位呢?答案呼之欲出。
可陈宫与鲁肃又一想,不对啊!据闻孙权如今不过十七岁,难道就有如此心计?
张俊看了看两人,知道两人似乎有些不信,张俊便笑着说道:“或许还要加上一路。”
两人这下明白张俊的意思,陈宫开口说道:“主公可是指孙静?”
张俊点头说道:“孙策这位叔叔也是个厉害角色,至于在其中分量如何就不得而知了,罢了,不提江东了,如此这些皆是江东内部之事,吾等只需观望便是,便不替他们费心。”
说完,张俊看向鲁肃说道:“子敬初来,这两日便由公台向子敬说些关中境况,至于分派子敬差事,子敬可有想法?”
鲁肃肃容说道:“在下既来,便请主公吩咐。”
张俊听鲁肃改口主公,便不由得笑了笑,想了想说道:“但有一职,只是有些委屈子敬了。”
“主公请吩咐便是。”
张俊点点头说道:“便请子敬先负责收取赋税之事如何,子敬勿要恼怒,此事虽小,然关乎极大,吾需子敬入得田间与百姓交谈,如收成、赋税、官府相帮种田、有无苛刻之事等,皆需问明。还有一事,永平五年刘般上书反对设置常平仓,一直至今皆如此,吾想请子敬就常平仓之事询问百姓何意,百姓或有不明,子敬需细细告之,如今中原大灾,关中虽无灾害,然不得不防。”
常平仓,是以调节粮价和储粮备荒而准备的,其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颇为重要的作用,最早的常平仓可追溯的战国时期,由魏国李悝所提出的平籴,主要作用是为了以免谷贱伤农,由官府于丰年购入粮食,待歉年之时用来稳定粮价。
而到了汉武帝时,大司农桑弘羊照前人之法加以改进,开创了平推法,具体是以国家所掌握的钱帛物资,在京师贱收贵卖来平抑物价。而常平仓的概念却是由汉宣帝之时,大司农耿寿昌提出,‘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其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民便之。’
汉元帝初年,因官府利用常平仓与民争利,便废黜不用,永平五年曾议过此事,但刘般上书反对后,便没了下文。一直到晋武帝泰始四年才又设立了常平仓。
而后各朝各代,都有常平仓设置,为灾年之时救助百姓发挥了重要作用。
鲁肃施礼说道:“在下遵命。”
张俊又起身说道:“非是吾小题大做,费心农事,实在是民心即人心,此事关乎关中稳定之根本,不得不慎重,只有百姓无忧,吾等才可无虑,吾等皆读圣人之书,当明此乃圣人之言,还望两位辛苦。”
陈宫还罢,鲁肃这是第一次见张俊,听闻张俊如此说,鲁肃心里也是异常激动,颇有终遇明主的感觉。
“在下遵命。”两人齐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