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日军的胃口
日军在台儿庄战役失败后,尽管日军统帅部硬着头皮说:“这不是一个败仗,只是指挥官的一次小小的失误,第5、10师团的余部不是溃败逃跑,而是做新的战略转移。【\/本\/文\/来\/自\/八\/戒\/中\/文\/网\/】”但恼羞成怒的日本政府,立刻召开紧急会议表示:日本政府不能蒙受如此羞辱。
4月7日,台儿庄战斗刚结束,日军前线指挥官电告大本营:徐州地区有一股中**的强大集团,据可靠情报,该集团约50个师,60余万人,几乎全部为蒋介石的精锐部队。
陆军统帅部顿时惊喜若狂,认为这是报台儿庄之仇的一次难得的战机。
杉山元陆相当即向天皇报告,强烈主张发动徐州会战。他说:“对于集中在徐州方面的中**予以痛击,可以收到挫伤敌军抗战意志的巨大效果。因而,陆军准备实施对徐州的歼灭作战,由于该敌差不多是中**队的精锐主力,并且已经处于孤立状态,我军应不失时机,以大的兵力,以大的规模会战,使之一举彻底歼灭该敌。本职认为,只要达到了歼灭这股敌军的战略企图,就能使武力解决中国事变,促使蒋政权屈服投降,迈出决定性的一步,亦可挽回我军在台儿庄的不良影响。”
其实,日本天皇原在2月16日的御前会议上说:“在8月以前绝不向新地区发动进攻。”台儿庄惨败后,日军大本营已经无法再考虑战略上深入与分散的问题了,日军必须立刻设法击败中**队,以挽回“皇军无敌”的声誉。天皇见到杉山元陆相的报告,顿时喜出望外,亦认为这是刹住蒋介石正在进行的台儿庄胜利大宣传的嚣张气焰的大好良机,日本天皇立即决定:迅速向中国大规模增加兵力,发动更大的进攻,誓报台儿庄惨败之仇。并要求:陆军此次进攻,定要取得巨大战果,不使徐州地区50个师的中**队一人漏网,务求全歼。
为求速战速决,不失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大本营陆军部于当日向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华中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大将下达第84号命令:
一、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应以有力之一部击破徐州附近之敌,占据兰封以东陇海线以北之地区。
二、华中派遣军司令官应以一部占据徐州以南津浦线附近。【高品质更新】
日军大本营在动员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的主力投入这场战斗的同时,还下令关东军派军支持。由于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与华中派遣军畑俊六大将的官衔相同,谁也不会接受对方的指挥,因此,只有紧急派遣大本营陆军参谋本部的作战部长桥本群少将,率领参谋本部的参谋军官,在济南成立大本营派遣班,组织包括华北与华中日军的参谋军官,进行徐州会战的作战协调工作。
台儿庄战役,使得日军统帅部深知徐州不可轻取,非调集重兵,四面合围,否则断难打通津浦线。4月间,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自平、津、晋、绥、苏、皖一带,纠集了13个精锐师团,约30万军队(其中包括矶谷和板垣两师团从台儿庄撤退后,重新集结,补充休整兵力),并配有各种重武器,飞机数百架,兵分6路对徐州形成大包围,采取南北对进,侧翼迂回的战术,企图围歼云集在徐州一带的第5战区主力。
中**队在临沂和台儿庄的胜利,大大刺激了蒋介石求胜**。蒋介石为扩大台儿庄胜利成果,采取与日军针锋相对的方针,从3月下旬起,从各战区调集大批军队,使第5战区的兵力由29个师增加到64个师又3个旅,共达60万人。同时,还将中央军胡宗南、黄杰、桂永清、俞济时、宋希濂等部布置于豫东,作为徐州的后援力量,试图在徐州与日军一决雌雄。
蒋介石的上述想法,早在台儿庄会战之前就已表露。他亲临徐州督战时就对白崇禧等人说:“徐州是这次会战的核心。徐州位于黄淮之间,地界鲁、豫、皖、苏四省之交,为南北之通津,中原之屏障。在中国历史上,徐州之得失,有关国家之兴替。”
何应钦附和说:“委员长的指示极为重要,十分英明。徐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守可略豫、鲁,北守可瞰淮河,不可轻易放弃。”
“我们一定要死守徐州!”林蔚也跟着随声附和。
刘斐认为徐州应该守,但最终必然守不住。考虑到自己仅是个作战组长,不便公开与蒋介石“较劲”,只好用眼睛盯着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盼望他拿个好主意。白崇禧懂得刘斐眼光的意思,但也不好正面反对蒋介石的意见。他打了个迂回:“这次敌军的第10师团和第5师团进袭鲁南,气焰十分凶狂呀!”
不等白崇禧说完,蒋介石就说:“凶狂怕什么?我们可以增调兵力。徐州必须死守,因为在徐州决战,可以争取时间,保卫武汉。徐州守得越久,我们争取的时间就越多,就可以把保卫武汉的准备工作做得好一点。”
“委员长的远见,令人佩服之至!”何应钦又发出了赞美之声。
白崇禧见蒋介石决心已下,不好再说什么了。
台儿庄胜利后,蒋介石等人盲目乐观情绪更为膨胀。
但身为第5战区最高长官的李宗仁,对形势的判断并不乐观,他深知,徐州四周为平原地带,无险可守,日军是机械化部队,又多有空军助战,在此处打起来,中**队要吃大亏。他认为:“我方在徐州一带平原,聚集大军数十万人,正是敌方机械化部队和空军的最好歼灭对象”。李宗仁从持久消耗战的战略思想出发,认为在徐州同敌军作阵地相持的消耗战是愚蠢的。指出:“以中**队的装备,只可相机利用地形条件,与敌人作运动战”。他为避免重蹈京沪战场的覆辙,提出撤离徐州的意见,而军事委员会中的少数人却陶醉于台儿庄的胜利中。李的意见被否定,无奈之下,李宗仁即部署徐州会战。
岳翰屏**36旅经过大战,只剩下一个团的兵力,武装装备的消耗量很大。原有的装备损坏达六成,岳翰屏单独找蒋介石商量,能否将自己的部队所变成一个团,另外两个团的干部架子到后方接收新兵,恢复元气。蒋介石答应了岳翰屏的要求,要他将两个团的干部调往汉口,准备接收四川补充的新兵。岳翰屏就将全旅官兵整编成一个团,交给庞函帧指挥,罗启、韩蒲暄带领两个团的干部架子到汉口接收新兵,补充装备。
岳翰屏得知蒋介石继续向徐州增兵,心里琢磨了很久,到底向不向蒋委员长建议?他知道,就是建议了,蒋介石也不一定肯听。但是建议提出后,会有什么后果,他无法预料。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先在陈诚那里打听打听,摸摸底。接通了陈诚的电话,“是效周啊,不错,你在台儿庄的表现很好,你的那个坑道防御,我很感兴趣。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要帮忙?”陈诚表扬了岳翰屏后,很快的就问道。岳翰屏小心的说:“那是委员长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李长官和白长官运筹帷幄、指挥得当的功劳,我只不过是按照他们的计划去打仗就是了。”陈诚笑了笑:“好你个岳翰屏,就学着打官腔了。行了,你打长途电话不是为了拍马屁的吧!有什么事快说!”
岳翰屏正色道:“陈部长,徐州四战之地,地处平原,周围无险可守。台儿庄战役之所以胜利,主要是日军骄兵突进,孤军深入。濑谷旅团先受挫于藤县,再受挫于台儿庄,两战过后,士气低落,师老兵疲。而我在台儿庄消耗尽了日军锐气,又切断了日军补给线,使得被围日军粮弹枯竭。现下,日军集中30万大军,兵分六路围攻徐州,我们再增兵徐州实属不智之举。不知陈部长如何看待?”
电话那头,陈诚好半天没有说话,显然也在考虑措辞。“效周,你的想法我很赞同。可是委员长太希望有另一个台儿庄大捷了,我向委员长建议过,在徐州外围消耗日军战略目的达到之后,退开津浦路,向淮西逐次撤退,准备依托大别山、幕埠山、桐柏山要隘阻击日军,为武汉会战做准备。这样一来可以充分休整部队,二来保留精锐部队锐气,避免一再受挫,精锐部队锐气丧失。可委员长需要政治上的支持,徐州不打一下,国人那里不好交代,你知道的,南京失守,委员长的压力很大。二来,委员长错误估计了中**队战斗力,认为我们能打败日军精锐师团,还有什么日军部队不敢打。你如果想建议委员长不要增兵徐州,最好注意措辞,建议一下,对你日后有好处,但不能伤了委员长的面子。”
岳翰屏谢过陈诚,给蒋介石发了一封电报,主要是汇报自己对徐州战局的看法,请委员长指正。蒋介石看到岳翰屏这封请教战略问题似的电报,虽然心里不快,但对岳翰屏的作法很欣赏。这个年轻人很有心计,看来他对自己增兵徐州不是很赞同。可他哪里明白我的用心啊,我蒋某人不光是军事家,更是一国元首,是政治家。不过这样更好,说明这个年轻人不懂政治,更好抓在手中任我所用。只懂军事的人单纯,好控制。蒋介石没有给岳翰屏回电报,只是发了一封鼓励他作战的电报。岳翰屏明白,蒋介石不会停止增兵的。
日军以第16、第144师团增援北线的第5、第10师团,沿津浦路向南推进,以引诱中**队主力;以第14师团从濮阳渡黄河入鲁西南和豫东,断陇海路,从而阻遏援徐州之中**队,亦断徐州守军退路;以第13师团在南线的蚌埠、怀远间集结;以第6、第9师团向凤阳、合肥进逼;以第101师团向苏北攻击。
一时间,徐州战云密布,中**队来不及休整,即投入新的战斗。
重生之抗日川中铁军53_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