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远征三韩
清晨,伴随着阵阵海鸥的嘶鸣声,天际渐渐放明,一抹晕红映射在天边,而临水的天津港此刻却很是忙碌,无数人影正不断往返于停泊在岸边的战船和岸上。(百度搜索彩虹文学网)
“将天津号推入海中。”张任一身戎装站在岸边,一挥手,自有上万军士同时扛着很是粗壮的绳索朝着海里使劲拉动着。
而那绳索的尽头,却是一具庞然大物,随着上万人同时使力,岸上的人亦是听到一阵滚动的声音,渐渐的,那船坊里的铁门内,一个巨大的船头缓缓伸出,他的底部,有着无数铁棒,四周更是有着无数军士在不断朝前铺着铁棒,顺着力道,缓缓朝着海中驶去。
“竟然是铁的?”张任身侧,当大船的船身全部显露出来,一旁的赵云、邓芝二将俱是浑身一颤,呆住了。铁的,依照古时候人的概念,铁船如此厚重,如何能够在海面上浮起来,定然会直接沉下去,更别提如同木船一般能够行驶在大海之上,速度定然更是不及。
“嗡..。”随着一声号角声,身前拉着绳索的这些军士纷纷丢弃了手中的绳索,而伏在船侧的民夫训练有素的斩断了绑着的绳索,船尾的军士却是同时使力,顺着铁棒延伸到沙滩之上的道路,铁船迅速一头便栽入了海中。
“啊”不少人同时闭上了眼睛,张任下令甘宁带着两万水师整日操练,所有船坊的八层船匠竟然是在研发这艘铁船,若是就这样沉在海中,却是不知会打击多少人的信心。
“轰”随着一声惊响,所有人闻声望去,那庞然大物却是在海水中猛地一震颤抖,便是止住了身子,平稳的立在海中。
“哈哈”岸上,张任第一个大笑出口,面前这船头立着两根大烟囱的,不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后世战舰吗?不过,由于技术有限,张任虽然运用了蒸汽机的原理和螺旋桨动力,但是船上仍然是缺少一些必要的东西,比如枪炮,张任的这一想法一开始却是巨大的冲击了郭嘉、戏志才、荀氏叔侄这些顽固派的大脑,如今战舰造出,这第一艘天津号便是张任征服大海的开始。
“此乃天津号,内有五层船舱,足以容纳大军两万余人(没有枪炮和一些歇息的办公室便是空留出了一大块地方),加上吾水师的一百余艘战船,吾等四万大军便可横渡大海,直插三韩腹地,拿下金城。”张任一番豪言壮语出口,扫了一眼四周,却是无人开口,毕竟这铁家伙虽然已经浮在海上,但是如何开动却也成为了问题。
“登船。”张任一挥手,骑军携带着战马陆续开始登船,北地男儿,俱是未曾登上过战船,若是长途在船上久留,定会晕船导致身体不适,不过,对于南方出身的骁战营将士和蜀云轻骑,却是无碍。
“主公。”张任第一个站到了船头,军中的三艘五层楼船俱是由邓芝、赵云、典韦三将指挥,登上主舰后,所有战船俱是满载着军士准备上路。
“点火,开船。”张任朗声一喝,却是朝着询问的旗手下令道。
“诺。”
“嗡..。”又是一声嘹亮的号角声,只听一声巨响,两根巨大的烟囱内冒出滚滚黑烟,铁船尾部的螺旋桨开始不断转动,终于,在不断加快的速度中,长达百丈的巨轮终于是缓缓驶动。
“好”海面上,顿时传来无数叫好声,四万人的声音汇聚成一片,随着银色战舰甲板上无数军士纷纷站出来,这庞然大物迅速朝着海中游去。
“起航,目标,金城。”张任一拔腰间长剑,立在主舰顶部的旗手迅速打出旗号,身后停泊的各船迅速开始驶出港口,满载着大军,朝着海中驶去。
“呼”
“主公,吾军已是驶出三十海里。”很快,主舰天津号便已是乘风破浪,领头驶在最前方,而身后的三艘同样是运用了螺旋桨的五层楼船却是紧追不舍,此后小船一字排开,呈箭矢型驶向大海。
“哈哈,那三个小子可是知道什么叫做望尘莫及了吧。”张任心里暗自窃喜不已,自己下令打造的战舰,果然是成功了,光是动力,建造一个大的蒸汽机便是耗费了很久的时间,而且,这么大的船身,耗费了多少日子,整个长江,张任北上之时招募了三千船匠,而如今加上辽东的人马,整个造船大军更是达到了七千余人,而加上两万民船夫,更是难以想象,而张任若想争霸天下,中原可依仗铁蹄平之,南方如何跨越那高山峻岭,这战船却是当务之需,黄巾军之乱后,张任便是要面对天下群雄,若是不成,如何能够拥有横扫天下的实力,不过,朝鲜半岛的局势还不明朗,若是可以选择,张任亦是希望能够打得久一点。
海浪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在船身上,这钢铁巨舰却是劈波斩浪,平稳的驶在大船上。船上的将士在喜悦之后,纷纷保留着体力,除了必要的哨岗之外,纷纷回到船舱之中歇息,平静的航海之后,接下来,便是一番苦战,面前这号称精锐的四万大军,亦有多少能够存活下来,是一个未知数。
高句丽城,在短暂的大捷之后,黄忠并未乘胜追击,城内所有人依旧是按着心跳,便是眼前的高句骊人如何挑衅,亦是没有实力继续攻城。
“报,城西探子来报,吾幽州援军赶到,领军者乃是伯歧将军。”
“速速开城门迎接。”黄忠一拍座椅,猛地站起身来,带着亲卫便策马出城相迎。
“轰轰轰”果然,刚到城门处,便是听到了一阵惊天动地的声响,地平线上,无数黑影迅速映入眼帘,汇聚成一道黑色的洪流,一个细小的黑点迅速冲出阵列,很快便是来到城门前,一拉缰绳,却是看着立在城门前等候的那一道身影释放出了笑容。
“兄长苦战,稳定玄菟郡危局,张嶷晚至,有劳兄长了。”
“伯歧率军随主公平定黄巾作乱,此乃造福天下之举,如今外敌入侵,欺吾大汉无人,吾只是尽忠职守,汝大军到来,吾等便可直接收复失地,直捣黄龙。”黄忠当即拱手笑道。
“停”身后,密集的马蹄声猛地一顿,所有声音戛然而止,一骑迅速奔驰到近前,打开一封书信喝道:“主公有令,命中郎将黄忠为总督,总领辽东战事,郭嘉、戏志才为随军军师。”
.....。。
考完疲惫,后天再次要考试,努力复习,哎,蛋疼。
三韩简介
三韩是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后4世纪左右朝鲜半岛南部三个部落联盟,包括马韩,辰韩和弁韩。其中马韩是三韩中最强大的,被三韩拥立为“辰王”,定都目支国,统领三韩之地。4世纪马韩已被百济兼并。辰韩被新罗兼并,弁韩则演化成伽后又被新罗兼并。
“三韩”一词最早在中国的典籍《后汉书东夷列传》中出现。《后汉书》曰三韩之地“皆古之辰国也”。辰韩沿用了辰国的“辰”字。弁韩的另一个称呼“弁辰”也使用“辰”这个字。另外马韩的统治者在一段时间称自己为辰王表示对整个三韩的统治。
“韩”(韩语:?)在现代韩语中被赋予“伟大”或“领袖”的意思。韩国的国名中就含有“韩”字。“韩”后来演变为朝鲜族的别名。三韩是现在朝鲜族的直系祖先,也是韩国国名得来的原因。
三韩在西汉时便与中国有密切交往,其中辰韩因语言、称谓、器物等与秦朝相似而被称为“秦韩”。《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曾提到:“桓、灵之末,韩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此系“韩国”这一名称的最早记录。公元元年前后,朝鲜半岛进入三国时代,在这之后近两千年的时间里,金氏新罗、王氏高丽、李氏朝鲜先后统一朝鲜半岛,从未以韩国为号。但“韩”仍然作为其政权的别称,如高丽太祖王建曾声称“朕赖三韩山川阴佑以成大业”,在1882年签订的《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中,便称朝鲜人民为“韩民”,1894年清朝在向日本开战的诏书中也说“拯韩民于涂炭”,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则有“征韩论”。1897年10月12日,朝鲜王朝第26代君主高宗李熙即皇帝位,并于次日在敕令中称:“我邦本为马韩辰韩弁韩三韩之地……及高丽时吞并马韩辰韩弁韩,是谓统合三韩……定有天下之号曰大韩。”遂改国号为“大韩帝国”。于是韩国这一名称被启用。
马韩是三韩中最大的一个,由54个城邦构成,大致位于全罗道,忠清道和京畿道,后来百济统一马韩。
辰韩主要位于洛东江以东,由12个城邦组成。其中的一个城邦后来吸收了其它城邦发展成新罗。
弁韩由12个城邦组成,发展成伽后被新罗吸收。弁韩位于洛东江以南和以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