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敬茶(1 / 1)

?苏厨娘一听李玉儿的介绍,就连忙见礼,不管她心里对这个传说中高嫁进入程府的三少奶奶是什么想法,但面子上都拿出了足够的敬重。

阮芷娘听李玉儿刚才着重的介绍了这个苏厨娘,就知道这个人在程府下人里的地位不轻,自然不会怠慢,温和道:“苏大娘,我要用一下厨房,给公公和婆婆做几道菜,希望不会给你添麻烦。”

苏厨娘是什么脑子,略一想就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估计是程夫人想给这个三少奶奶一个下马威,本来这不关她上厨房什么事儿,但奈何程夫人三番四次给她找不痛快,让她对程夫人讨厌的人都产生了些好感。

“三少奶奶说的那儿的话,您是府里的主子,那里会打扰。”苏厨娘说着赞叹了阮芷娘几句孝顺,又吩咐旁边几个手艺不错的丫环道:“你们都过来,给三少奶奶打下手。”

阮芷娘又颔首致谢后,开始洗手做菜,李玉儿本来也想上去帮忙,被涎味拉倒了一边。

“涎味,什么事儿?”李玉儿知道涎味不会无事打搅的人。

涎味压低声音在李玉儿耳边道:“苏大娘刚刚叫你进去。”

李玉儿点头道谢后,走到阮芷娘身边轻声请示了过后,走到里面的小间:“苏大娘?”

“玉儿,你离开上厨房也有几天了,在西院过的怎么样?”苏厨娘温和的问道。

苏厨娘把她单独叫过来,只是为了关心她过的好不好?虽然在上厨房的时候和苏厨娘的关系不错,但李玉儿也不相信苏厨娘真的就这么关心重视她。

想到正在外面做菜的三少奶奶,李玉儿心里有了一点猜测,开口道:“三少奶奶是个温和体贴的人,玉儿在西院过的很好。”

“这样就好,你毕竟是从上厨房出去的,自然希望你过的好。”苏厨娘停了一下又说:“在主子身边时候百般好,就是有一点,吃饭不方便。以后有错过了饭点的时候,就来上厨房吧,我总不能看着你这个在我眼前长胖了点的丫头再廋回去。

说道后面的时候,苏厨娘似乎是动了真情,李玉儿想起上厨房里的事儿也分外感激,不管苏厨娘这话有几分真,但她被提拔到上厨房全是靠了苏厨娘,那时候她身上可没有什么好图的。

苏厨娘说了一些关心的话,又告诉李玉儿程老爷喜好的食物,才放李玉儿出去。

李玉儿想,苏厨娘大概是想要通过她,对三少奶奶表达善意?走到阮芷娘身边,小声的把程老爷爱吃的菜重复了一遍,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奴婢在上厨房也待了半年,这些菜是经常做,应该没人忌口,少奶奶您可以放心做。”

阮芷娘听完,思量了一下道:“这几道菜,我都会做,就换这几样吧。”

不管苏厨娘的目的是什么,她现在表达的善意,阮芷娘还是接下了。虽然心里不喜公公的品行,但她现在是在程府里生活的晚辈,必须要讨的当家人的喜欢。

下定决心的阮芷娘开始做程老爷喜欢的菜,她本身就会,再加上几个擅长厨艺的丫环帮忙,菜自然很快做好了,看着也是色香俱全,美味可口。

做好了菜,李玉儿就跟着阮芷娘又回到西院。这时天色已经开亮了,阮芷娘和程礼必须得赶去去正院敬茶。

在西院又重新换了一套没有油烟味的红色衣裳,阮芷娘才和程礼一起去正院。

按说陪着主子出门是一等贴身丫环的事儿,但程夫人分给阮芷娘的一等丫鬟婉妍,现在正被关押着。翠蒿和李玉儿两人就跟着阮芷娘一起去正院,跟着行了礼之后,李玉儿就在思考该站在那里。

正常丫鬟到主子身边侍候,不仅要有一技之长,还要经过特别细致的培训,因为主子身边讲究多,规矩多。李玉儿的情况有些特别,进入程府几个月就升上了二等,不久又调到了主子身边,没人专门给她培训这些规矩。

李玉儿也知道自己的短板,进了正院快速的把周围瞄了一眼,几个主子身边都跟着一个丫鬟,其他的丫环都站在不起眼的地方,李玉儿也放心的跟着阮芷娘的身边。

翠蒿也是三等提上来的,从来没有面对这么多主子过,慌乱之下,竟然用眼神向唯一熟悉的李玉儿求救,也不考虑李玉儿小了她将近十岁。

李玉儿虽然不喜欢翠蒿,但还是帮她解决了这个难题,隐蔽的给她指了指其他丫鬟站的地方。李玉儿不计前嫌的这样做,是因为从一进来就发现,这屋里的几个少爷和少奶奶都在看她们的笑话,她当然不愿意给他们制造笑料,翠蒿要有什么问题可以私下解决,现在在大众场合还是要维护一下。

坐在正堂上首的程老爷,看着立在三儿媳身边的小丫鬟,不由皱起了眉头,这丫环这么小也带在身边,难道是陪嫁的?这三儿媳果然是小门小户出来的,做事儿也忒不讲究,看来还得让老妻提点一下。程老爷虽然心里不满,但也不想在大喜的日子给他三儿子难堪。

这时,程夫人在女儿的搀扶下,从内室走了出来,施施然的坐在了程老爷旁边的位置。她打量了一下庶子夫妻两人的脸色,才含着笑意道:“时间不早了,开始敬茶吧。”

一个丫鬟放了两个大红跪垫在程礼和阮芷娘面前,另一个丫环托一对双喜茶盏,走到程礼和阮芷娘面前:“请三少爷和三少奶奶敬茶。”

先是程礼给程老爷敬茶,程老爷接过茶盏,打量了一遍英挺的儿子,一股自豪感从胸间勃发而出,一口喝完了茶之后,又赐了一方好墨才作罢。

程礼接过空了的茶盏,放到托盘上之后,阮芷娘才双手捧着茶,恭敬的举到头顶道:“公公,请喝茶。”

程老爷打量了一下三儿媳,一身红色的新妇衣裳看着十分喜庆,低眉顺眼的样子看着十分温婉,因该会对他儿子千依百顺,心里对这桩婚事的不喜之意,倒是淡了几分。接过茶盏抿了一口,道了一声:“好。”

敬完公公,接下来就是给婆婆敬茶。照例先是程礼,再是阮芷娘。

阮芷娘一端起茶盏,便感觉不对。很烫不说,里面的茶水已经满到了杯沿,稍微一动就有可能洒出来。在敬茶的时候,若茶水洒了出来,即使不吉,也是不敬!她可担不起这个名声。

看了程夫人一眼,今天这关无论如何都是必须要过的,阮芷娘深吸了一口气,双手平稳的举起茶盏道:“婆婆,请喝茶。”

程夫人居高临下的看了阮芷娘一会儿,见她双手已经开始发红,才压下心里的畅快,慢条斯理的训诫道:“进了我程家的们,以后就要好好守程府的规矩,知道吗?”

“儿媳谨听教诲。”阮芷娘努力忽视手指的疼痛与手臂的酸软,稳稳的端住茶盏道。

程夫人又慢悠悠的教导了一阵,直到程老爷不满的看了她一眼,她才意犹未尽的端起茶盏抿了一口。

按照规矩,婆婆喝了儿媳妇茶,也是要给礼物的。程夫人自然也不例外,她从一个锦盒里拿出一个银雕的‘观音送子’小摆件,又从旁边丫鬟的手上接过一本《女戒》放到托盘上:“我这个当婆婆的就两个心愿,一个是希望你早日生儿育女,为程家开枝散叶;一个是希望你能遵守三从四德,好好照顾老三。”

说的还真像这么回事儿,李玉儿在旁边抽了抽嘴角,再看三少奶奶的面无异色的应‘是’,不由心中佩服。

敬了公婆,接下来就是兄嫂,又是一番跪起、敬茶、训话。李玉儿在旁边看了都觉得折磨,但好在阮芷娘没出丝毫差错的忍过了。

又敬了大姑子的茶,受了小叔子的礼,整个敬茶仪式才算结束,阮芷娘才算程家人承认的媳妇儿。接下来只要再把阮芷娘的姓氏添到程礼的名字后面,阮芷娘就算是真正的程家人了。

这一大通折腾完后,就是程府的早膳时间,于是众人一道去了饭厅。李玉儿自然也跟随在阮芷娘的后面。

大家一一坐好了之后,程家回门的大姑奶奶才笑着打趣道:“听说三弟妹给爹娘都做了早饭,快端上了,让我们都见识见识弟妹你的手艺。”

大姑奶奶这样一说,上厨房里负责上菜的杨盼儿,先吩咐了小丫环把阮芷娘做好的菜端了上来。

菜都是阮芷娘亲手做的,菜都做了,其他事儿自然也要做到极致,阮芷娘也不不再自欺欺人再追求什么面子,况且给长辈尽孝,怎么做都算不的丢面子,便直接站起身来,准备自己上菜。

程夫人见阮芷娘脸上笑意盈盈,像是完全没有察觉到她们的嘲笑,心里又不高兴了,直接开口训斥道:“当主子的,就得有个当主子的样子,不要再拿出寒酸小户的做派,这种事儿直接吩咐丫鬟就可以了。”

真是怎么说你都是理了!李玉儿在旁边都听得十分气愤,怕脸上带出来,便低下了头。

旁观的李玉儿都不好受,更何况当事人阮芷娘了,当着她的面骂她的家‘寒酸’,阮芷娘握紧了袖子里的手,来压制将要喷薄而出的怒气。

程夫人还不肯罢休,又开口道:“我记得还给你指了个机灵的丫头啊?怎么没带过来?有她在旁边提点着我也放心些。”

程老爷听了这话也用怀疑的眼神看着阮芷娘。

站在阮芷娘身边的李玉儿都能感觉到他的怒气了,暗觉不好,但她是个丫鬟,又不能在这众目睽睽之下,做出什么不合身份的举动。正心急的时候,程礼开口了。

“那丫头一来就坏了规矩,还要从新学学。”程礼抢在阮芷娘之前开口道。往日为了名声,为了他父亲的好感,他一直忍耐着嫡母的刁难,但现在他忍不了了!

“规矩不好?”程夫人还想发难,程老爷就开口了:“规矩不好直接打发出去!”

看着向来忠厚的三子被逼红了眼,程老爷已经能够猜出,是他的老妻在背后做了手脚。为了不把场面闹得太过难看,程老爷开口压下了一切话。

程夫人还想说什么,旁边的程家大姑奶奶在桌子下拉着她的手压制住了。程夫人别人的话听不进去,自己女儿的话还是听得进的。

“不说那些扫兴的了,公公婆婆先吃饭吧,希望我们也有口福尝尝三弟妹的手艺。”二少奶奶开始笑着打圆场。

“妾身手艺粗陋,希望大家不要嫌弃。”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阮芷娘深吸口气,也有意把这事儿揭过。把程老爷喜欢的菜捧到他的桌前。

阮芷娘的行为倒让程老爷高看了一眼,懂得顾全大局的人他喜欢。再看这几道菜,色泽和香味都勾的人口舌生津。

程老爷很给面子的接过丫鬟递过的筷子,尝了一口。十分美味,又有别于府里厨娘做出来的口感。一看就知道确实是三儿媳亲手做的。

这三儿媳虽然家世不好,但对长辈还比较孝顺,程老爷点了点头,心里又满意了几分:“嗯,是个有孝心的。”

“三弟妹果然心里手巧,以后一定要经常给父亲和母亲做啊。”程家大姑奶奶笑着道。

程老爷虽然很喜欢吃这些菜,但为着府里的规矩还是开口了:“做饭的事儿,有厨房的人就行了,哪用得到主子天天去下厨。”166阅读网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最新小说: 穿成校霸的心尖女配+番外 诡案罪(全集) 娇气包 四合院的生活日常 燃烧的世界 爱上傻子,老总很烦 不死仙尊 秘密情缘徐蓉蓉 徐燕时向园三分野 [西游]投喂师父的那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