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改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但实施起来,阻力重重,任何改革都免不了斗争,无论是明面上的,还是暗地里的。
要解决这么矛盾,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彻底地消灭反对声音,将站在他对立面的人全部送进地狱,要么温水煮青蛙,给既得利益者一定的补偿,彼此达成妥协。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能彻底消灭自然是最好的,改革的越彻底效果越明显,可是,刘邦能这么干吗?敢这么干吗?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既得利益者不是一小撮人,而是整个文官集团,通过这么长时间的了解,刘邦很清楚,这一群人究竟拥有怎样的力量,他们是文官不错,可他们却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说到底,他们才是帝国的统治阶层,和这样一群人作对,就算是皇帝,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况且,朝堂之上刚刚趋于稳定,也确实不能再折腾了。
“前一条路走不通,那就只剩下妥协了,可问题是我该拿什么去交换?又能拿什么交换?”
刘邦心中苦涩异常。
事实上,有件事他并没有告诉姜义几人——军改只是开头戏,他真正想做的其实是,在帝国内部,进行一场,深刻而又全面的改革。
并不是冲动,这个想法在刘邦的心中早已酝酿多时。
站在高处,只要你愿意睁眼看世界,不用花费太多心力,自然而然就能从中发现一些东西。
皇帝生涯进行了将近两个月,对这个国家的发展现状,刘邦基本上了然于心。俗言道,屁股决定脑袋,站在帝国最高统治者的角度来评价大渝帝国。其存在的问题已经很突出了。
经济上,问题重重,商业占整个国家的经济比重越来越大,商贾的发展简直能用‘猖獗’二字形容。
由此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权钱交易,官商勾结,贪污腐败问题严重,大渝上层阶级加速腐化。
这还不算什么。可怕的是,掌握权力的大家族又掌握了社会财富!天知道他们会干什么,能干什么?‘富可敌国’对于皇帝的威严是一种挑衅。
而且,商人的天职就是逐利,为了利润,他们以身试法,他们不顾礼义廉耻,甚至,他们卖国求荣。
乐观来讲,就算这种商贾是少数,不足为虑,但有一点,却是他们谁都会做的,那就是圈地。
有钱就圈地这是必然,因为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时代,只有土地才是最稳定,最有价值的财产。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去圈谁的地?皇家的?他们想都别想,贵族大户的?他们也没这个胆子,唯一能圈的,只剩下了那些一没钱,二没地位的农户。
土地兼并加剧,自耕农最后变成了佃户,经济上丧失自由,自然,人身自由也就无从谈起。
农户们备受剥削,欺压,等到最后实在活不下去,他们只能揭竿而起,成为叛民。
这就是大渝的经济现状,商业发达,帝国的根基,农业却趋于‘崩溃’。这里所讲的崩溃不是指经济形式的消失,而是指生产关系的病态化。
其中存在着因果关系——因为商业发展不被控制,所以农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在后世,这样的观点一定会被人看作是脑残言论,但注意,这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时代,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后世的地步,商业阻碍农业的发展是绝对存在的。
看官:你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了?
嘿,毫不夸张,‘静波寺’的出现已经证明了商贾阶级的力量,刘邦从少府监得知,‘静波寺’最大的股东,就是皇族,董事长以前是太后,现在变成了刘邦。
皇帝的内库收入来源主要就是‘静波寺’。
而且,同为三绝之一的‘食为天’,区区商贾便能租借始皇御船开宴会,也同样证明,商贾很有能量——虽然只是仿制的,但再怎么说那也是皇族的东西,一般人是借不到的。
商业的发展已经畸形化,可朝廷依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商业政策还是延续几十年前的,重农抑商名存实亡。
也许,朝廷早就意识到了,只是谁也不说,谁也不管,放任自流,想想也是,皇族,皇帝才是最大的得利者,他又怎么可能去管呢?
这是一场皇族,贵族亲自导演的一场盛宴,统治阶级就如同一个瘾君子,不可自拔。
要改变,谈何容易?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病态畸形的经济造就的是同样不可理喻的政治,实行了数百年的察举制已经僵化,无药可救。
大族们垄断了做官通道,掌控了舆论,更拥有了财富,所以大渝的政治就变成了家族政治。
看看朝中百官,有哪一个身出寒门?正因为,朝堂变成了各家各户的角逐场,所以,家族的利益纠纷就变成了政治斗争。
包括他与太后的这场争斗。究其根本,还是太后扶持的北方望族与南方本土望族之间的战争,皇帝也只不过是双方争斗的砝码而已。
刘邦扪心自问,假如没有霍政与他手下的‘宰相党’,就凭他一个人,别说夺权,就连自保都做不到。
朝廷机构繁多,不少职能重合,官员冗多,尾大不掉,白拿朝廷俸禄,享受特权,干的事却是每天吃喝玩乐,无所事事。
这是最浅显不过的事情了,难道就没有一个人看见吗?不是,还是那句话,谁都明白,但谁都不说,不为别的,就因为,那些‘没用’的官员都是大族子弟。
要改变,又谈何容易?
政治与经济同样病态,文化病态是必然的,大家都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前途,那这一天干嘛呢?
除了吹牛打屁,还能干嘛?这是粗话,文明来讲就是,不谈时事,只论风月,寄情于山水之间,附庸风雅。
上层阶级掌控了舆论权,当他们的行为成为一种时尚,一种风潮后,那些本该成为帝国栋梁的青少年也开始有一学一,有二学二。
务虚不务实到最后就变成了社会总体风气。
人们最喜欢的是翩翩公子,而不是建功立业的男儿,人们因为一首无病呻吟的诗赋会泪流满面,却对保家卫国,为民立业的人冷眼相看。人们只看到了眼前的虚幻迷离的浪漫,却不曾发现即将来临的危机。
要扭转这样的风气,就得从根本上解决经济,政治的畸形,更谈何容易?
总而概之,就一句话,大渝生病了,病的很严重,而且正在往越来越坏的方向发展。长此以往,出现的情景会是怎样,可以预想的到——人心散了,帝国毁灭便成定数。
或许是因为穿越者的骄傲,又或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刘邦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又成为了皇帝,他不甘坐以待毙,他想要改变这一切。
虽然难如登天,却未必没有丝毫可能。他拥有领先这个时代几千年的见识,他自己本身就是最大的变数。
军改就是他的第一步。
他的目的不单单只是为了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加强国防力量,更主要的是,他要积攒自己的本钱。
有一支战力非凡,如臂驱使的军队,即便是改革失败,烽烟四起,于乱世之中,他也有能在废墟之上重建辉煌的资格!
刘邦心如寒铁,他看着天上的星月,伫立许久,眼中的寒芒逐渐敛去。
他已经下定决心,且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在这之前,他会将那些心思藏起来,藏得得严严实实,给谁都不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