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玉嫣写了帖子让萧王府的人送去了忠勇侯府与孟国公府,免得他们明日冒昧门,会让人家手足无措。
第二天用过早饭,容君祁命管家准备好礼物,兄弟二人一并随着玉嫣,玉珠二人去了忠勇侯府。
忠勇侯府毕竟是玉嫣的外家,所以先去也没有什么错的地方。
门房远远看到萧王府的马车过来,连忙飞奔至大厅内:“侯爷,夫人,萧王府的马车来了。”
“走。”柳敬放下茶碗,起身,谢慧英满脸的笑意,柳阳朔也是满脸的笑意,唯有他夫人戚姻兴致缺缺,仔细看去,眼底还有着鄙视。
戚姻的确是很不高兴,那日见过那个玉珠了,不过是气质好些,跟个傻大姐似得,偏巧是这般能够逗得婆婆欢喜。
依她看,那位县主也这样,怕是还不如那位安宁县君呢。
柳皓轩是柳阳朔的长子,十七岁之龄,前不久刚刚考举人,等会试通过成为进士便可以参加殿试了,也算是少年之才了。
因得知那位县主表妹要来,他今日也是休沐未曾去国子监修习。
柳明紫,柳明蓝是两姐妹,一个十五,一个十四,相差一岁,性格却完全不同,大多随了戚姻,对这位县主表妹也很是鄙视,甚至很是嫉妒。
高兴的也只有柳敬等人了,母女三人抱着鄙视来到门前,萧王府的马车也已经抵达门前。
率先下来的是容君隐,柳明紫的眼睛恨不得黏在容君隐身才好,容君隐下来后,将玉珠牵了下去,柳明紫嫉恨的看着玉珠,恨不得将玉珠身看出两个洞来才好。
跟着下来的是容君祁,再接着,便是穿着一身翠绿色衣裙的玉嫣了。
戚姻方看到玉嫣时,还以为看错了,揉了揉眼睛,这才满目震惊的瞪着玉嫣的脸,她不是没有见过自己那个姑子,那时候虽然她还未曾嫁进忠勇侯府,却也是京都的名门贵女。
还是姑娘时,她便嫉妒刘淑芬有一张好看的脸,家世又好。
可终究是她的小姑子,她也不能太明目张胆了,后知晓她逃婚离家出走,跟着再无消息。
公婆,丈夫虽一直寻找,终究未果后,她其实是鄙视的,多年后,家里得到了她的消息。得知她嫁给了农夫,她心里其实是幸灾乐祸的。
好好的将军夫人不做,逃婚,失踪最后嫁给了农夫,算家里如今小有薄产又如何。偏偏又有消息传来,说那位立了功的东屏县君,是她姑子的女儿,初初听到消息时,她其实是有些接受不能的。
这方接受吧,这丫头又闹出动静来了,甚至将整个京都都惊动了,竟是得到恩宠受封长乐县主。
昏迷这些日子,她没有去看过,不是她不想,而是萧王府不让。
公婆都只去过一次,便不许再去探望了,何况是她。
今日第一次见面,她其实是有心想给对方一个下马威的,好歹她也是妗子不是?
可真正见面,却是给了她一记大嘴巴子,这女子竟是如此出色,不仅容貌胜过她的两个女儿许多,连这气质,这周身气度,不是她自己贬低,她的闺女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老臣见过安郡王爷,见过世子爷。”柳敬是一等侯,却还是要拜见容君隐兄弟的。
“老侯爷快快起身。”容君隐扶起柳敬,笑道:“老侯爷日后无需行这些虚礼了,日后都是一家人,您还是长者呢。”
“礼不可废。”柳敬听着这话,心里乐呵呵的,却还是不能依着他的。
容君隐见此,也不好多说什么,一行人进了屋。
老夫人也已经到了大厅,看着她进来,脸满是笑意,不住的点头,对身边的嬷嬷道:“像,像啊。”
“是啊,老夫人,方才老奴也恍然以为看到了大小姐呢。”身边的嬷嬷也是连连点头。
玉嫣走进屋内,看着老夫人端坐高位,便清楚她是谁了,前弯腰行礼:“增外孙女宁玉嫣,见过曾外祖母。”
“好,好啊。”玉嫣对这老太太其实印象不是很好,加她是修士,如今即将结丹,更是不会随意下跪了。见到帝君尚且不跪,何况是自己的外曾祖母了。
“外孙女见过外公,外婆。嫣儿不孝,让您二老跟着担忧了。”玉嫣又给柳敬二人行礼。
柳敬满脸的笑意,亲自前,将人扶起,仔细打量她,连声道:“芬儿娘,你可觉得嫣儿这丫头像极了芬儿小时候?”
“是像,但是你还未曾见过老大,老大梅儿更像,不仅气质像,容貌更像。”谢慧英慈爱的笑着,拉着玉嫣的手不放。
戚姻见此,心里更不舒服了,柳明紫更是满目的嫉妒,张嘴道:“嫣儿妹妹,说起来,你身也有爵位,今隆恩,赐你长乐县主封号,还有封地在身,是顶顶高贵了。可是见到长辈们,却也不该只福身行礼,这有失礼数吧!也是,你自小生在乡野,算身具封号,一时半会怕是也难以转过来,可你日后可是要成为萧王府主母的人,可切莫不可这般不知礼数了。”
“萧王府要的不是一个死板板的主母,嫣儿如此,甚好。”容君祁放下茶杯,目色不善的瞪着柳明紫。
柳明紫面色一白,又见谢慧英,柳敬包括她爹都皱眉看着她,这才惊觉失言。
“抱歉,女儿失礼了。”柳明紫连忙起身跪下告罪。
柳阳朔也不想将事情弄大,再说今日是玉嫣门来认亲的日子,也不与她太过计较了。
“回去后,将女则抄写三遍与我。不写完,不许出门。”柳阳朔看了柳明紫一眼,吩咐道。
柳明紫心里不甘,嘴却是不得恭敬点头:“女儿明白了。”
“姐姐何错只有,难道说的不对吗?姐姐也是为了表妹好,爹爹处罚的好没理由!”柳明蓝见自家姐姐被处罚了,心里很是不悦,皱眉说道。
老夫人看向她,面色带笑,眼底却含着警告:“来,曾祖母告知你,姐姐错在了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