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罪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那段 > 正文 第四章 清议和党锢(二)

正文 第四章 清议和党锢(二)(1 / 1)

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况是干了几个月苦工的李膺呢,正憋着一肚子气没地方发泄呢,他瞄准了那些说话娘娘腔的没长胡子的太监。

小黄门张让因参与诛杀梁冀有功,被封为都乡侯,事实上,李膺也不是偏要跟张让过招,情况是这样的:张让的弟弟、野王县令张朔听说李膺出狱了,还当上了自己的顶头上司,二话不说,立马卷起铺盖连夜逃走!为什么要逃跑呢?肯定是做贼心虚!张朔认为:老哥张让家应是最安全的,张让也觉得自家是没问题,于是就让弟弟藏在夹墙里!

李膺听说张朔跑到张让这儿来了,立即率人来抓,他找来找去,终于找到夹墙,破墙而入,把张朔抓进洛阳监狱,审问完毕,立即诛杀!

张让一见老弟被杀,就跑到皇帝刘志那里哭鼻子,刘志就把李膺叫来,问这是怎么回事?意思就是:这事你还没上报,哥还没批准,你怎就动手了呢?

谁知李膺竟义正词严的答道“以前孔夫子在鲁国任司寇,只七天就把少正卯处决了,我上任已十天了,担心这案子拖得太久出了问题,只好先斩后奏,我以为是速度太慢让您怪罪了,可没想到您是怪我下手太快啊”。旁边张让听到这话,打了一个冷颤:“十天还说慢,那一百天我们这些官宦岂不被你全部弄死完了?”想到这里,张让不寒而栗,这实在太可怕了!

再看看皇帝的反应,听到李大人的这番话后,愣了半天没有说出话来,最后只能摇头叹息一声,对张让道“你那个弟弟确实有罪,人家治他天经地义,你叫我把司隶校尉喊来干嘛?”转头又对李膺道“好了,没你的事了,回去吧!”

盟主使用了斡旋功,太极八卦没有连环掌,于是李膺毫发无损的回到家里,一夜之间就成名了。太监们却怕了,从小黄门到中常侍,一提起李膺的名字就浑身哆嗦,他们就像在刀尖上走路,小心翼翼,有那么一段时间,他们连出宫都不敢。

盟主刘志看到太监们最近这么异常,便问是怎么回事?结果宦官们齐声答道“没办法啊!皇上,不是我们不想出门,实在是太怕那个李膺找上门来……”经这一宣传,李膺顿时名扬天下,无人不知。一时间天下的读书人都以认识李膺为荣、不识李膺为耻,一旦被李膺接见,就像某某明星见了和某某龙套合影被公布在了网络上一样,龙套也立即名声在外。民间人士就称登李膺门叫登龙门。意思就是:只要你进了李膺的门,等于鲤鱼跳龙门,想不出名都难…

李膺成为了汉朝读书人的精神领袖,更成了大学生们的偶像人物,从此便登上了武林正派首领的位置。此时,京城洛阳的各大高校的学生共有三万余人,学生中的领袖是是两个在学术界很出名的人物:郭泰和贾彪,和李膺一唱一和,陈乐伯牙和子期。

这李膺字元礼,故江湖人送雅号:“李元礼”,陈藩字仲举,江湖人送雅号“陈仲举”,王畅字叔茂,江湖人称“王叔茂”,还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总结为:天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权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现在,士大夫们的春天来了,以李膺、陈藩为主的正副首领,以郭泰和贾彪为宣传部部长,首领和部长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他们悟出了独孤九剑,找到了葵花宝典的破绽,这一次决斗,至少他们没有处于下风!

悟出了独孤九剑,暂时破解了葵花宝典,这一切实在是太好了,然而,刚悟出了独孤九剑的正派人士高兴得太早了,因为他们没有风清扬老前辈的指导,不知道武学之道是学无止境的,任何东西都要活学活用,不能思维定势、墨守成规。

很快,作为葵花宝典的修炼者,发现了自己武功上的缺陷后及时弥补的太监们又站了出来。因为他们知道独孤九剑也是很厉害了,他专门找别人的破绽,所以趁他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还没有醒过来的时候,就把他们全部杀了,要么不动手,动起手来就要快,是啊,快是葵花宝典的第一要诀,别忘了,李膺10天就杀死了他们中的一个高手还说速度慢!

太监们不但学会了葵花宝典的快,也学会了独孤九剑的要诀“找破绽”,于是,太监们很快就出手了,因为对手的破绽出现了!事情是这样的:士大夫集团内部的分裂,为了学说与政见的不同,他们都标榜自己是君子、贬斥对方为小人…

“党人”,一个新的名词出现了,这个词是这么来的:刘志还未登基、还是蠡吾侯的时候,他当时的老师是甘陵人周福,后来刘志成为汉桓帝后,就提拔老师周福做了尚书,而和周福同是甘陵人的房植当时任河南尹,二人皆有名望于当朝。童谣唱到“天下规矩房伯武(房植字伯武)因师获印周仲进(周福字仲进)”两家的宾客门生互相攻扦,渐成仇隙,未来席卷天下的“党人”名号便从甘陵的周、房二家产生的。

好了,说明了“党人”的来源,我们下面就讲讲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祸起南阳、太原二郡。南阳郡宛县有一叫张汎的富豪,是汉桓帝刘志乳母的亲戚,平时与宦官们来往密切,在当地恃势骄横。岑晊、张牧二人便以成瑨的名义将他逮捕入狱。宦官们也讲义气,千辛万苦从刘志那里搞来一张赦令,眼看张汎出狱有望,岑晊急了,竟劝成瑨先斩后奏,将张汎及其宗族宾客二百余人全都依法处斩。

太原郡晋阳县有一叫赵津的小黄门,平时贪污放纵,为一县只霸。太原太守刘质也命手下王允将赵津逮捕,不顾刘志的赦令,先斩后奏将赵津处死。

这下,事情就闹大了!一郡太守竟敢不把皇帝的赦令放在眼里?你们这些读书人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吗?张泛之妻在中常侍侯览的怂恿下,击鼓鸣冤。刘志大怒,下令将成瑨、刘质二人下狱严审,最后判决结果是:二人都犯了大不敬之罪,罪当弃市。

就在这时,山阳太守翟超的督邮张俭率人捣毁侯览为其母修建的庞大亡灵,将其资产全部没收。还有东海国国相黄浮将五侯之一徐璜的侄子、下邳县令徐宣斩首弃市。翟超、黄浮二人被罚去右校服苦役。

为救这四人,太尉陈蕃、司空刘茂联名上书,但刘志不听,反被太监弹劾,刘茂恐惹祸上身,不敢再谏,但陈蕃身为士大夫的领袖,比较执着,继续写信给皇帝,这次刘志下诏斥责。宦官们也深恨陈蕃,只考虑他名气太大,一时也不敢加害。

不但朝中重臣上述为二人鸣冤叫屈,地方也上书不断,要救四人,刘志就更不理会了。说话不客气的,刘志就让他们罢官回了老家。

然而,不痛不痒的上书没有将故事推向高潮,一桩故意杀人案终于彻底引燃了士大夫与宦官两大门派的生死对决,挑起了党锢之祸!

杀人案的主谋是一个叫张成天师,所谓天师嘛,就是能掐会算的算卦先生,此人在八卦界也是混得风生水起,竟然算到了皇宫之中,一来二去,这就跟太监的关系搞得不错,甚至还攀上了汉桓帝刘志,经常一起切磋卦术。

这张成啊,可能算命的时候,不知道谁没他钱或者好处,把他给得罪了,非得想干掉这个人,但是一直苦无机会,毕竟汉朝的法律,不能随便杀人。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干掉那个人的想法,终于,某日他跟太监们聊天的时候,得到了一个确切的消息:皇帝又要大赦天下了!他想办法打听到了诏书下达的准确时间,于是回家指使他的儿子把他一直想干掉的那个人给杀了。

司隶校尉李膺知道后,便把张氏父子逮捕起来,准备法办…但李膺很快发现这张成和别罪犯不一样,他一点都不慌,而且还偷偷告诉儿子:“不要怕,没过几天,我们绝对会平安出狱…!”

果然很快,上面就下了大赦天下的命令,要求李膺放人!史书的解释是张成算出刘志不久就要颁布赦令。

“此人的算命功夫竟然高明到这种程度了?”李膺接到了赦令心理泛起了嘀咕,不过他并没有慌神,因为之前他仔细调查过此人的底细,他相信这个世界上绝对没有鬼,而且这个人跟太监平时就眉来眼去的,很是让人反感,“跟太监来往密切!”李膺猛然间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此事绝不简单,弄不好可能会引火烧身,很可能就是一个陷阱,怎么办,得速度拿出个对策……

晚上,李膺独自一个人把自己锁在了书房里思考了起来,如果杀了此人,那么皇帝一定会责怪他的,他的背后是太监集团,他一死太监们也会一拥而上,而且此人跟皇帝关系也不错,弄不好把自己也搭了进去!如果放了此人,自己则没犯什么罪,也没有失职之过,然而,就这么让一个故意杀人的杀人犯就此逍遥法外?要知道他代表的是宦官集团,放了他天下的文人士子会怎么看自己,自己作为首领,是所有文人士子的榜样,这样就意味着向宦官集团妥协,怎么办?长久的思考和矛盾,终于,还是文人是大夫的气质占了上风,终于,他下定了决心,他要为天下读书人立一个榜样,那就是和太监集团斗阵到底!

结果当然很简单,和成瑨、刘质二人一样,李膺也先斩后奏,就在狱中把张成父子砍了!

历史就是历史,史书上关于此事件的描写短短的几句话,然而我眼里,这短短的几句话,很可能在当时就是一个惊天的阴谋:张成父子杀人,不过是宦官们联手上演的一出戏,耍弄李膺的一处戏,张成杀了什么人、为什么杀人,历史书上看不到,留下了空间和盲点。然而在我看来,宦官们就是想借张成父子来打击李膺。你不是很牛吗?喜欢杀贪赃枉法的人吗?那好,这个张成父子就在你面前,看你敢不敢杀,你杀了,就是不把皇帝赦令放在眼里;不杀,那只能说明你是个孬种…所以这明显是个圈套,然而,李膺却却跳了进去!

独孤九剑,被练了葵花宝典的人学到精髓,他们看清楚了李膺的缺点,也看到了文人是大夫的缺点,那就是把名节和理想以及人生的原则看得高于一切!

很快,宦官鼓动张成的学生牢修上奏控告李膺,但控告的内容却不是李膺不把皇帝的赦令放在眼里,而是告李膺拉帮结派,把各地的读书人都拉到他团队里,互相吹捧,评论时事,抨击政府,借以影响社会舆论。

宦官们学高明了,他们不但找到了知识分子的死穴,也找到了皇帝陛下的死穴,皇帝事最怕大臣拉帮结派的,他们知道“不把皇帝赦令放在眼里”这一套已经不太好使了,因为上一次皇帝就没有怎么追究。

牢修义愤填膺,添油加醋,太监们则火上浇油,很快老板就很生气了,后果很严重,因为这一次的罪名是拉帮结派,威胁到了自己的江山,刘志举起了刀,而且就准备往下落了。

“将这些乱党分子都抓起来,通告天下”,刘志下诏。

然而刘志没想到:这时有一个拦路猛虎,把他的诏书被退回来了!大家可能不知道,汉朝太尉、司徒、司空这三府,都在陈蕃的控制之下,皇帝的诏书是必须先下给三府的,可到了三府,陈蕃就将诏书全部退回去了,并告诉刘志“您抓的,全都是天下的名士,他们对国家忠心耿耿,即使犯罪也应宽恕,可您给他们定的罪名模糊不清,我们不同意!”

奶奶的!忘了这陈蕃也是士大夫集团的!刘志火更大了,好啊!看你们的力量大,还是我的绝招狠?

这次他不用三府了,直接派人去抓人!

得了皇帝的命令,就像明朝时候的恐怖组织锦衣卫、或者老蒋手下的保密局一样,这些特务们行动迅速,没用多久,包括李膺、杜密、陈翔、陈寔、范滂等知名人士在内的二百余名大学生及高官被抓了起来,没用抓到的那些,悬赏通告,全国通缉。

陈藩见此再也忍不住了,他再度上奏,当然语气很委婉:“陛下,您要克制啊,不要发怒,那样对身体不好,等等……”

“明天卷起铺盖滚蛋”!陈藩这次接到的回信就这一句话。

轰走了碍手碍脚的太尉陈藩,又抓了那么多所谓李膺的党羽,刘志对自己的铁腕颇为满意,“朕要告诉你们所有的人,这天下是朕的,是朕一个人的,朕说了才能算”。

“皇帝您抓了那么多人,怎么不来抓我呀,我也是著名的乱党之一啊……”,这是哪里跳出来的孙悟空?刘志看了一下信的结尾署名,度辽将军皇甫规,刘志笑了,“呵!这哥们,呵呵呵……”刘志觉得好笑,笑完之后,便将这份信扔在了垃圾桶里不管了。

说说这位现任度辽将军皇甫规,当年梁冀嚣张时,皇甫规跟梁冀对着干;梁冀倒后,皇甫规又跟宦官们对着干。正因如此,宦官把他打倒过,后来是以张凤为首的300多名太学生集体上访,替他求情,才被放了出来。

不过,皇甫规的特长不是跟这些娘娘腔没长胡子的阉人做斗争,而是跟边境乱民斗。所以在汉朝人眼里,包括士大夫们在内,皇甫规是‘凉州三明’之一的名将,而不是名士。

他本来就没有心情做个这将军,之前辞职报告没被批,自己做的合法违规被别人看穿,心里就一直等着机会。然而这一次,机会来了,看着文人士子和皇帝太监你来我往,文人士子因为榜上有名而天下闻名,竟然让这位将军有了一丝丝的失落感,他很想再刷一次存在感,怎么样刷存在感呢,不像现在,有微博、有快手等等,那个时候,他觉得最好的机会就是借助文人是大夫,他也想在文人是大夫的榜上留名……

皇帝可能以为他是闹着玩的,但是皇甫规可没有开玩笑,他寻章摘句,凭借着良好的逻辑把自己归为“乱党”。

但是刘志不糊涂,没有被忽悠到,他知道这位皇甫的病根就是不愿意干工作,想辞职,现在有民变四起,只有他才能镇压,所以任凭皇甫规怎么承认自己的罪行,刘志充耳不闻。

皇帝动了杀机,手起,刀就要落了,首先盟主的刀落向了成瑨、刘质二人。天下为他们感到惋惜。

盟主杀了这两个人之后,突然间好像手有点软了。于是他又暂停了手。

再说进了监狱的文人是大夫这边,他们一直再想办法出去,外面的人也在想办法救他们,为此太尉陈藩丢了乌纱,还有谁能劝得动皇帝呢?

要知道,没有盟主的命令,牢房外面又有N个东方不败把守,想解救牢里的人确实没有那么容易。然而,世界上的任何困难事儿,总会有人又办法解决,超过人类极限的珠穆朗玛峰总还会有人去挑战,正派中人也不乏人才,就在众人束手无策之时,有一个武林高手出场了,这位仁兄就是前面提过的,大学生领袖之一,贾彪!

说起这位哥们,当时的官不大,相当于个县长级别吧。可能当时没有人能相信,一个县长级别的芝麻小官,有什么神功,能将200多人从皇帝哪里救出来?你还别不信,人家就做到了,而且做得可以说是很漂亮。不得不说,以搞学术著贾彪毕竟没有像很多读书人那样成为木讷的书呆子,他的脑子里充满了智慧。

他的做法是:找了两个人,两个能办事的人。

一个是城门校尉窦武、一个是尚书霍谞。窦武我们前面提过,当朝太师,就是当今皇后窦妙的生父,天字第一号外戚。霍谞,读书出身,举孝廉,迁为金城太守,后入为尚书仆射,梁冀当权时,满朝公卿无人敢多说话,但这家伙却不怕死,联合尚书令屡屡上奏,揭梁冀的伤疤,梁冀死后,刘志嘉奖霍谞气节,封他为邺都亭侯。

贾彪早已准备好了说辞,略施舌技,便将二人说服,他们答应由他们出面营救名仕们!

几天后,窦武利用太师的身份给皇帝写了这样一封信:自陛下你登基以来,我没听说过你行过善政,却只听说你提拔了不少宦官,让他们非法取得爵位;你可别忘了西汉王朝正是丧失在一帮奸邪小人手里的,如果你再执迷不悟,赵高和秦二世的故事恐怕要重演了!此封信如惊雷一般划破了黑暗的天空,矛头直指宦官。

这位太师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不但写了这样一封信,还同时,说自己有病辞职,把城门校尉的官印及槐里侯的侯印都一起打包交了上去!

那边桓帝还没有从岳丈的举动中缓过神来的时候,这边窦武前脚出门,后脚霍谞又来了!

刘志本来对霍谞就有好感,便和他聊起了窦武离职的事件,霍尚书见机会来了,便开始了早已准备商量好的说辞,一番高谈阔论,终于说通了刘志。

于是把中常侍王甫召来,让他去审问范滂等人,这王甫是个聪明人,他看出来刘志不想玩了,想息事宁人,于是王甫的审问也就走了一个过场,就准备结案了,正好来了日食,刘志便命公、卿、校尉各推荐贤良方正之士,王甫主动请求皇帝以日食的名义赦免李膺等人。

公元167年6月8号,汉桓帝刘志下诏改元,又一次大赦天下。原来的所谓党人200余人全部遣返原籍,为防后患,桓帝命人将他们将他们全部登记在册,并剥夺政治权力终身!意思很明显:想联合起来对付朕,朕不给你们用武之地,尔等能奈我何?

出狱后的范滂去见霍谞,并不拜谢,有人责问,范滂答道“春秋时,叔向也没有去向祁奚道谢啊,我不过是效仿古人罢了,哪里有错?”范滂回到老家汝南郡,来迎接他的南阳士大夫,有数千车辆,浩浩荡荡排了好几条街。范滂不由对同乡殷陶、黄穆等人叹道“你们这样做是要再害我一次啊”从此闭门谢客不出。

当初刘志下诏让天下各郡国都搜捕党人时,平原国国相史弼坚持不捕一人,特务们问道“青州一共六个郡国,5个都有党人,怎么只有你平原国没有?”史弼回答得大义凛然“若趋奉上司,诬陷良善,滥施刑罚,平原自然有党,但我有死而已,这种事是不会做的”,为此史弼为被罚了一年的工资,但该地区的士人得已保全。

党人中有一叫杨乔的人,由窦武推荐,入朝任郎官,此人才貌双全,深受汉桓帝刘志的喜爱,想把公主许配给他,但杨乔却誓死相拒,绝食七日而死。

公元167年8月,魏郡上奏“嘉禾生,甘露降”巴郡上奏“黄龙见”然而出现“祥瑞天象”的同时却发生了灾祸:六州大水、勃海海啸。汉桓帝刘志下诏:赐溺死者7岁以上者,每人钱2千;一家全被淹死的,由当地州郡负责收葬;因水灾断粮的,每人赐3斛。

10月,先零羌部落入侵三辅,张奂派尹端、董卓二人将其击退,斩其首领,斩首俘虏共万余人,三辅地区得以安定。张奂上书请赏,但被宦官们一致阻挠,最后决定:只赐钱二十万、封张家一人为郎官,但张奂拜辞不受,只提出要求:我知道大汉有制度:边关守将不得内迁,但我希望可以将我的家人迁到弘农郡,朝廷因张奂立有大功,特许。

而另一个立功的董卓则被封为郎中,此时谁也没有料到就在二十年后多年后,这个“粗猛有谋,令羌胡畏之”的董将军将成为东汉王朝的掘墓人!

本年12月23号,刘志做完了他这一生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重新封两年多前被贬为瘿陶王的刘悝为勃海王。

好了,桓帝的故事即将讲完,他统治下的江山其实已经摇摇欲坠,作为粪桶底子的老百姓的火已经此起彼伏,虽被镇压,却没有完全灭的迹象,至少火焰灭了,烽烟却还在冒着。

公元167年12月28日,36岁的汉桓帝刘志在德阳前殿驾崩。

桓帝死了,他的一生,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文字却描述比较贴切,从他来娶媳妇却机缘巧合登上了皇帝位,从梁冀被他尊重到梁氏覆灭,从太监集团受到重用到太监集团和文人士大夫你死我活,桓帝既不是中间的调和派,也不完全听信太监的话讲知识分子排除在外,说他好色糊涂,我觉得好色是肯定的,他的后宫美女太多了,突破了当时汉朝的记录,但糊涂吧,从他的角度出发,我觉得他并不糊涂,至少他知道亲政,知道朝廷上不能全部是太监,知道大臣拉帮结派自己的江山将受到威胁。

他留下了一个烂摊子,首先皇帝的继承人是个问题,然后是宦官集团尾大不掉,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朝政和朝局乱象丛生,文人士大夫基本被排除在外,外戚局势还不明朗,跳在最前面的是太监。

桓帝升天了,粪桶里的江山还要继续,至少目前,还没有要掉下来的意思,虽然摇摇欲坠却还能坚持,既然能坚持,将何去何从?我们前面说到的老百姓的冲天大火,终于在桓帝的这一辈子没有爆发出来,然而总有一天,桶底再也忍受不了腐蚀,桶里的江山最终会掉下来的,历史将何去何从,请听我后面慢慢讲述。

最新小说: 德意志的荣耀 强极则辱 大秦:赐死皇孙,我传国玉玺护体 村里有个空间男[重生] 大明:从书童到最强锦衣卫 逆天明末三十年 大明第一反贼 大宋晁盖是我爹 大唐无双皇子李简 直播:我家猫咪会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