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筹谋(一)
报纸?
报纸是什么?
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宣传后,世上第一份报纸--中华月报于文德元年十月一日正式对外发行。
针对完全没有炒作概念的唐人来说,海无影只是照搬了一部分后世最为常见的宣传手法。尽管如此,这些普通的宣传方法也让生活枯燥、意识封闭的长安百姓觉得颇有新意。
耳闻目睹之后,大多数人心中都下意识地产生出一种期盼之情。
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里,孟忆襄和王酒胡等人策划了中华月报处女刊的有奖促销。这一下令百姓们更是议论纷纷,花上一文钱买一份报纸,还有机会中奖,虽然奖品都是一些十分常见的物品,但也超出了一文钱的价值。
巳时过半(上午10点),随着报行总编孟忆襄一声令下,负责分送报纸的数十名雇员按照事先的预定,拿起报纸,向不同方向的售卖点走去。
由于准备工作非常充分,加上今天天公作美,阳光普照,报行门前聚集了一大批前来恭贺报纸发行的各界名流以及周边的百姓。有王酒胡这位巨富在,长安城的商界人士悉数到场,再加上和王酒胡交好的官吏也纷纷到场祝贺,更显得门前人头攒动,端的是热闹非凡。
这样的场面,孟忆襄并不是十分适应,因此,接待工作自然就由王酒胡和性格外向的鱼海棠负责了。
以王酒胡在京师商界的地位,自是没人敢来捣乱。对此,孟忆襄十分放心,在宣布报纸正式发行后,便在丫鬟小荷的陪同下回到了总编室。
对于孟忆襄而言,唯一的不足就是唐无影并未出席这次的发行仪式。不过,孟忆襄也已经习惯,自己的唐大哥有时候显得十分神秘,但是,在这种场合,唐无影有事不能前来,却依旧令其有些失落。
孟忆襄接过小荷泡好的一杯茶,坐在椅子上,眼睛却是直盯盯地看着墙上的一副字画。这幅字画上的图案乃是孟忆襄根据海无影盗版的诗词《水调歌头》所绘,诗情画意,珠联璧合,在孟忆襄看来,这幅字画实为两人联袂之佳作也。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看着此画,孟忆襄不由自主地露出了一丝笑容,自言自语地读了起来。
虽然十月一日乃是朝歇之日,但海无影并没有出现在中华报行的发行现场。倒不是因为海无影自持身份,而是在这样的场合下,各行各业的人皆有,难免会遇到相识之人,这可不是海无影愿意见到的。
就在中华月报发行之际,海无影独自一人来到了御书房,静静地思考起铲除杨复恭的计划来。
历史上有关这一段的记载并不是很多,海无影记得韩老曾经说过。
当时,唐昭宗收买了杨复恭的义子杨守立,并于大顺二年(891)罢免了杨复恭的兵权,转而派他到凤翔去做监军。杨复恭针锋相对,留在长安拒不上任。同时,杨复恭上奏昭宗,要求回家养老,以此对昭宗进行要挟。昭宗趁机同意了他的请求,免去了他的官职,只给他留了一个上将军的空闲职位。杨复恭看到要挟不成,反而失了兵权,恼羞成怒,派人将宣布皇帝旨意的使臣杀死于归途中,然后自己逃到商山隐居。不久,他又回到长安昭化坊的官邸。其官邸距离玉山军营很近,他的另一个干儿子杨守信乃是玉山军军使,经常到他家中探望。杨复恭还给他的侄子兴元节度使杨守亮写信,说昭宗对不起自己,忘记了他的拥立之功,不仅不知恩图报,还对他百般刁难。他还修书杨守亮,要其“积粟练兵,不要进奉”,公开和昭宗抗衡。
正在这个时候,有人向昭宗密报,杨复恭同杨守信合谋造反。昭宗正在等待最有利的时机,他把以往搜集到的杨复恭的罪证连同谋反的消息一同公布,派更名为李顺节的杨守立带兵前去逮捕杨复恭。得到消息的杨复恭令其私兵抗拒官兵,而杨守信也带兵前来助战,双方随即发生大战。之后,刘崇望率领禁军赶到,和杨守立合兵一处,官军军威大振。杨复恭自料难以继续对抗下去,于是带领全家出逃,直奔兴元。到了兴元后,杨复恭纠集兵力,向朝廷开战,昭宗也借助各地节度使的力量与之对抗。经过一年多的战斗,杨复恭的军队被节度使李茂贞打败。最终,杨复恭在逃亡途中被捉,当即被斩首。
从历史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唐昭宗取得胜利的过程并不曲折,主要原因就在于杨复恭的自以为是,根本没有把唐昭宗放在眼里。
如今,海无影替代了唐僖宗,并且沿用了历史上唐昭宗的计策。
和原有的历史相比,杨复恭同样也没有把海无影放在眼里,这就使得身处暗处的海无影认为,自己必将获胜。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海无影知道杨复恭,而杨复恭更本不知道海无影,在杨复恭看来,一个昏庸的马球皇帝有何能耐?以海无影的有心算计杨复恭的无心,自是胜券在握。更何况,和唐僖宗、唐昭宗相比,海无影的见识不知要多了多少,再加上身边多出一位半人半仙的希夷老祖。
这么多的优势叠加在一起,倘若还不能获胜,那海无影也就只有自撞南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