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五、六岁记事起,父亲就常常背着他那杆猎枪,腰里挎着祖传的那把宝刀去山中打猎,父亲从爷爷那里学成了一身的好武艺,既胆大心又细。经常能打回诸如山鸡、野兔、犴狍、野鹿这些飞禽和走兽,有时候还能打回野猪这样的大牲口,那时候山上野兽数量很多。打猎经常会与豺、狼、虎、豹、熊这些猛兽遭遇。
有一次在距离屯子五里远的山路旁父亲遇上了一只孤狼,一般的孤狼多半是狼群里年老体衰的狼王,被后崛起的大公狼觊觎狼王宝座,经过一番争斗,被从狼王的位置斗败后驱逐出狼群的。或者是由于触犯了狼群中的等级制度比如私自与母狼交配而被狼王惩罚后驱逐出来的。虽然已经失去壮年大公狼的气势和壮硕,但往往阴险老辣,经验老到,比一般的成年狼更难对付。看情形那只狼的一只左前腿被兽夹夹断了,估计在山上实在没有能力捕获猎物了,否则也不会铤而走险来到和人类居住村落如此近的地方觅食,父亲与孤狼狭路相逢,孤狼想用新鲜的人血补充体力挽救自己的最后一线生机,我父亲想用杀死狼后剥下的狼皮换取家里人生存的口粮,父亲肩上背着一杆猎枪,腰上插着一柄猎刀,一人一狼就在山道附近相互对峙着,彼此都在寻觅对方可能露出的的破绽。
那头左脚被夹断了的孤狼,可能是忌惮与村屯太过靠近,急于咬死我父亲充饥,迫不及待率先对我父亲发起了攻击,它后退躬腰,前腿跳将起来,向我父亲直扑过来,我父亲猜到狼的这一扑只是虚招,所以身子一侧避让开来,随手把腰刀抽了出来,我父亲这把腰刀从爷爷那里世代家传,刀刃闪着寒光,刀锋锐利无比,刀身上沾染过不知多少动物的鲜血,当刀身上的冷光折射到孤狼眼睛上的时候,能察觉到狼的身体不由自主的抖了抖,一扑过后重新占稳了的狼又一次调整好自己的攻击方向,力求再击得手,绿色的狼眼里放射出怨毒仇恨的目光,从狼嘴里留下了一串串涎液,狼眼如电芒灼灼一般死盯着我父亲。
狼这种猛兽既勇猛强悍又机敏狡猾,善于狼群协同配合捕猎,群狼相互配合善布狼阵,每匹狼都十分清楚在狩猎过程中自己承担的任务,整群狼对所要攻击的对象也会进行合理的力量布控并能够及时、灵活的调整进攻的方向,但在捕猎的行为上单打独斗却不是狼的强项,狼素有:“麻杆腿,豆腐腰,扫帚尾巴铁脑袋”这样的称谓,很直观的说明了狼的优势和劣势,狼头很硬,狼嘴很大,狼腰很软,狼腿很细。
那头瘸狼小跑着奔向我的父亲,在距离我父亲二米远的距离前爪腾空向上跃起,狼嘴里喷着污浊的腐气咬向我父亲的脖颈,尖利的狼牙像一把钢钳一样霍霍咬合下来,我父亲下腰一挫,腰刀一转刀尖直刺狼口,狼在空中拧身变向我父亲的侧面扑来,我父亲的腰刀趁力道未用老之际斜向身侧划出了一条弧线直向狼腿撩去。瘸狼由于行动不便转身稍慢了一点,右侧狼腿上被刀尖划过,一股狼血滴滴答答的顺着狼腿流了下来。狼落地身子一颤,浑身疼得直打哆嗦,狼眼中中凶光更盛初始,它没有去舔一舔受伤的腿,稍稍退后了几步,蓄势再作扑击,就在这极短的时间里,我父亲收腰刀,转手就把猎枪自肩上卸下握在手里,倒转枪管,握紧枪身,准备把猎枪当棍棒一样使用。瘸狼站稳身形以后再次发起更迅猛的进攻,我父亲身形未动,看准狼的扑击身形已老,不能再变招的瞬间,侧身急转至狼的身侧,厚重的桦木枪身准确的砸在了孤狼的狼腰上,只听到孤狼一声哀嚎,随即软软的躺倒在地上。我父亲拔出腰刀走到瘸狼身前,一挥腰刀就把狼喉割开,温热的狼血从狼的脖腔里喷涌而出,溅了我父亲一身一脸,狼扑地而亡。可是那双狼眼始终怒目圆睁,充满了不甘心和怨毒的表情。
父亲拖着狼尾一路把狼尸拽回了屯里,回家以后就开始剔狼肉,扒狼皮,取狼牙,熬狼油。狼油是治疗烧伤、烫伤的圣药,据说比獾子油还好用。父亲用这张狼皮做了一件狼皮大氅,即使在寒冬腊月里穿在身上也感到暖暖和和的,走在漫天风雪的野外,狼毛也会随风猎猎飘起,这身打扮倒显得父亲格外英气逼人。我一直戴在脖子上的这枚狼牙就是从这头孤狼口中撬出来的,那枚狼牙长有五厘米,牙尖就将近二厘米,在牙尖上能看到一道灰色的横纹,据父亲讲,那是狼在捕获猎物以后用来吸血用的血槽。
那张狼皮硝干后在白蜡杆上风吹了三天三夜才收起来,在呼啸的北风劲吹之下,满身的狼毛在风中猎猎飞扬,巨大的狼头傲然耸立,远看就像一头活狼一般。打到的猎物拿回来以后除了用来换取一些日常吃食以外,一般都会把剩余的动物皮毛硝干、熟好、鞣制后保存起来,遇到山外来的皮货商往往能多卖点钱贴补家用,我见天耳濡目染都是父亲打猎的故事和惊险,随着我慢慢长大,父亲也一点点把自己打猎的经验毫不保留的传授给我,跟在父亲身边上山打猎也一晃快十年的光景了,我的捕猎经验也一天天不断的长进和提高,二十岁那年,我和从小生活在一个屯里的满族姑娘那木都鲁?海兰珠成了亲,从此成为一个顶门立户的男子汉,也开始了我真正的猎户生涯,记得那年是一九一零年,那一年很奇怪,因为大家都把这年称作平年,立春之前称作是农历己酉年,而在立春之后则被称为农历庚戌年。
提起小兴安岭,那可有着悠久绵远的历史,巍巍小兴安岭绵延起伏,迤逦千里。它位于内蒙自治区的东北部和黑龙江省北部交界的一片广阔区域,西北方向与大兴安岭的重要支脉伊勒呼里山相连接,东南一直延伸到松花江畔,方圆覆盖将近五百公里的广袤绵延的低山和森林地带。小兴安岭西与大兴安岭对峙,也被称作“东兴安岭”,亦名“布伦山”,布伦山位于黑龙江萝北县西,一名海伦奔山,自小兴安岭山脉分出,其山北流之水流入黑龙江,南流之水注入松花江,东流之水引入嫩江,实为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大、小兴安岭山体相连,两座山岭以嫩江河谷为界构成了人字形走向,横贯东北平原的西部和东部,构成黑龙江省北部和东北部的天然屏障。两座绵延千里的大岭以嫩江为界,嫩江以西称为大兴安岭,嫩江以东称为小兴安岭。因其位于阿尔泰山(蒙古语,西金山)之东,古称“东金山”,又称“金阿林”,“金阿林”为锡伯语,意思是“白色的山”,喻指极冷的地方。
小兴安岭山地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其西北大致同大兴安岭相接,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东南隔松花江谷地与张广才岭相邻,小兴安岭虽山势较为低缓,却以高于四周的地形而形成了黑龙江与松花江的分水岭,同时也切断了松嫩平原与三江平原,东部山脉突入三江平原,东北方向与黑龙江为邻,西南与广袤的松嫩平原连接。小兴安岭与大兴安岭的地势相比较,山势相对低矮平缓了许多,主要是以低山、丘陵、低矮山地地貌为主,是松花江以北的山地总称。小兴安岭山地是在海西褶皱带基础上形成的,地面组成以结晶岩、片岩、片麻岩、花岗岩为主,还有玄武岩及砂砾岩。小兴安岭山势,面向黑龙江的东北坡比较陡峻,而面向嫩江平原的西南坡比较平缓,显示出不同坡度的隆起,小兴安岭以铁力、嘉荫一线为界限划分为北部和南部两段,南部地势较高而北部山势较低,南部山体相对浑圆,其间由片麻岩组成的山峰比较突兀,平均高度可达一千米以上,多形成尖顶山及"U"形宽谷,山谷中多分布有沼泽湿地。小兴安岭北段多丘陵盆地和熔岩台地,山势和缓,山顶较平坦。熔岩台地分布在乌云河上游、库尔滨河和沾河一带,主要是玄武岩经流水长期侵蚀逐渐形成,台地海拔一般在四百多米左右,附近杂乱分布着曲折的溪流和幽深的峡谷,小兴安岭稍南有五大连池火山群和二克山火山群,五大连池火山群在有记载的历史上发生过二次喷发,素有“名山如画屏,珠带五湖清”的美誉,它位于讷谟尔河支流白河上游,属于小兴安岭西侧中段余脉。小兴安岭的植被主要是针阔混交林。针叶树种以红松为主,整片林带与苏联的阿穆尔等远东地区及吉林和朝鲜北部的针阔混交林相连。北部多台地、宽谷,中部低山丘陵,山势和缓,南部属低山,山势陡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