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车上众人听斐越泽说“咣~轰,咣~轰,咣~轰”的声响,是黄果树大瀑布发出来的声音。大家纷纷将头探向了车窗外,想一睹大瀑布的尊荣。
可是,众人高兴的太早了一点。
他们现时离大瀑布,尚有几公里的距离。大家眼前看见的,依然是青葱的漫漫群山,以及很多从山上流下来的小股山涧清泉。只是,随着汽车越来越向前进,山上流下来的清涧,面积也越来越大了。
这时,斐越泽悠悠地来了一句:“师傅些还是坐稳当吧,还没到呢~这里离黄果树瀑布,最起码还有五六来里地呢。”
小婧发问道:“离黄果树还有那么远,那我们怎么就听见了这么响的声音了?这声音会是瀑布发出来的声响,你骗我们的吧?”
斐越泽不屑地说:“嗤,我骗你们?哥今天可没生出骗妹妹你的心情来咧。没听说过嘛,黄果树大瀑布的声响,能声震十里之外呐。不跟你说啦,反正一会到了,你们就知道我是不是骗你们的了!”说完,他在座位上扭了扭身体,摆出一副正襟危坐的架势,装出副一本正经的样儿出来。
随着汽车向黄果树越来越驶近,“咣~轰,咣~轰,咣~轰”的响声,也越来越巨。此时,车上人们的说话声,非得要用叫喊的方式,方才能够听得见了。
当“咣~轰,咣~轰,咣~轰”之声,达到了振聋发聩之时,汽车终于来到了黄果树大瀑布的下方了。
名媛一众人,下车后,个个都舒展着双臂,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随后,大家都挤站到了山边,看对岸的黄果树大瀑布(那时黄果树大瀑布的周边,还没有砌上围墙),只见:飞流直下的水流,犹如巨银匹练飘逸。瀑布飞溅起的丝丝水点,就像响水坝下泠一般,似雨非雨,似雾非雾,竟是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的,飞越了山谷而来,水丝给人们送来了丝丝缕缕的凉爽,浸润了众人的全身,一洗众人舟车的劳顿和困乏,令大家顿觉轻松与振奋。这扑面而来的凉爽,令得大家不由地打了一个冷颤。
一众人等虽是冷得打战,大家却不由自主地为大瀑布予人的那种气吞山河的视觉感受,而欢呼鼓舞着,雀跃着,惊叫连连。
“哇!好大的瀑布啊!”
“那么高啊!”
“太好看啦!”
“太壮观啦!”
“太神奇啦!”
“啊!~~~”
“啊!~~~”
有人发出一声声长长的尖叫声。
名媛众人下到了山下,抵近大瀑布脚下,抬头仰视着大瀑布。
众人抬头望去,于水雾的氤氤氲氲之中,只见瀑首悬蓝天,水流腾空喷泻而下,似巨大的银河穿过深邃广阔的天空,从他们头顶倾泻而下。真是:几疑天河自空而降。众人只觉瀑势犹如山势欲倒,瀑吼振聋发聩,天河滚滚倾泻而下,恰似一匹银链,连首着天与地。其势的壮观,用再多的语言,都无法表述了。
李白曾有一首诗形容庐山瀑布,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果树大瀑布,比之庐山瀑布,其势更是雄伟,其形亦更加壮观。
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在考察了黄果树大瀑布后,竭尽赞美之词,道:“翻岩喷雾,溪皆如白鹭群飞,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洪江厂人因一直都在大山深处待着,虽说山里的风景,亦是美如画一般,但缺少了水的衬托,总是稍显单调了一些。所以,洪江厂人对水的景色,是向往之极的。
洪江厂来到低剁坝后,在距洪江厂七八里地的地方,有一个水库,名曰高峰水库。洪江厂人因低剁坝看不见河泊湖水,故有很多人周末时,不惧跋山涉水(从洪江厂到高峰水库,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跑到高峰水库边上游玩。
高峰水库面积大约有1000平米,水库因地处深山里,故水质很清澈。高峰水库在洪江厂人眼里,觉着很大。水库里深深的湖水,其色彩总是和天空的颜色融为一体。也就是说,水库的水色,总是随天空的颜色变换而变换着。若是天气晴朗,天空呈现出一片蔚蓝色时,水库里的水色,也跟着呈现为蔚蓝色;当天气阴沉,天空一片灰暗的颜色时,水库里的水色,也跟着呈现出灰蒙蒙的一片氤氲之色。
高峰水库的周边,没有农家,水库岸边上,只有一些小茅草,还有几棵小树。高峰水库的周边,可用光秃秃来形容之。因此,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晴朗的天气,水库的周边,连个避风雨或是躲毒辣的阳光的地儿都没有。可就这样一个水库,洪江厂人都还觉着稀奇的不行,因那好歹算是一水边景色嘛。
面对黄果树大瀑布这么美的景色,洪江厂人只有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功的魄力了。是以,名媛一众人等,自是玩的不亦乐乎,乐不思蜀了。
名媛和众人在黄果树瀑布,直玩到了下午五点多钟。因景区的班车,六点钟就全部收班了。于是,在车间领导的左唤右催之下,大家才万分恋恋不舍地,陆续地来到了景区的车站边集合。要打道回府了。
其时,到黄果树游玩,只有公共汽车可坐。
出发时,名媛们在贵阳是排队坐的车,新品车间的几十号人,因是都排在一起候车,所以大家也都分坐在同时出发的三辆公共汽车上的。
待到他们要搭车返程时,估计到黄果树看大瀑布的游人,和名媛们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大家在这时像是商量好了的一样,都赶在了公共汽车快要收班的这个时间段,集体返回。
只见,每有一辆公共汽车开来,所有的人便一哄而上,大家使足了吃奶的劲头,拼了命的往车上挤。
在这等情形之下,新品车间的这一百多号人,若是还想和来时一样,集体挤上同一辆公共汽车,可谓难于上青天啦!
挤车,除了是一项体力活,也是一项技术活儿,洪江厂人,恰好,二者兼得。
新品车间几个头儿,看到如此的挤车情景,赶紧到一边,临时开了个车间常委扩大会。车间领导和工长室主任,还有几个车间骨干,聚在一起,开了个临时的碰头会,商议挤车的策略。
一帮人叽叽喳喳地经过了一番讨论后,很快便有了一致的决定:我们洪江厂人,从来都是集体观念特别强的人,在这种时候,我们要发挥我们的强项。我们车间即是组织过来旅游的(是车间组织的,那时的人,还没有什么参加旅行社的概念),那么,挤车,自然也要发挥组织的功能了。我们这一百多号人,有老有小的,肯定不可能像来时那样,还能上同一辆车走了。我们现在要分批分次走人。首先,让老人和老工人以及有小孩子的家人先走,年轻人后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