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罪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隋第三世 > 第468章:李建成挂帅

第468章:李建成挂帅(1 / 1)

李唐军方共有六大派系,一是李世民的齐王系,除了他统率在外的大军,还有坐镇西城郡的守军,约有十万左右,若是连分散各地的嫡系将领统领的郡兵,人数不下十五万;另一个派系则是李孝恭的巴蜀荆襄派,人数也是约有十万,被知情人士称为太子派主力。

此之二派不仅构成了唐军主力,也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在军中分庭相抗般的存在,但由于李孝恭在襄城郡惨败,且本人也被罢黜为民,表面上烟消云散、不复存在。但谁都知道李孝恭的对南方的影响力尤在,只要重新组建军队,那就抹不掉李孝恭的痕迹,继而依旧是李建成的太子派。

其次还有四个中等派系,一是由李建成直接负责掌控的太子军,人数约有三万,然后是李神通的关中派、李元吉的新军,最后是柴绍的从龙派。此之四派,除了柴绍是对李渊负责的从龙派,余者都是李建成的势力,只不过兵力不算多。

李唐军方除此六派,还有李渊直接掌控的元从禁军,它的地位等同于杨侗的骁果五军,只听李渊号令。

作为皇帝,李渊并不反感这种派系之争,甚至还乐见其成,因为对臣子分而化之是帝王心术的核心奥义,臣子只有为了自己一派的生存和政敌倾轧不休,他们才能意识到皇帝的重要,才会乖乖听皇帝的话,争取皇帝的支持,从而没有再进一步之心,最终令皇帝稳坐龙椅宝座,此君臣相处之道,历代帝王莫不深诣于心,李渊也玩得极为顺溜。

李世民这次要求增兵,李唐的兵源只有两处:一是从太子派抽调,二是募集新兵,只是现在募集新兵已经无法解决燃眉之急,所以李渊要是一旦答应了李世民的请求,只能抽走李建成的太子派。

而他之所以没有立刻答应萧瑀增兵之事,除了自身顾虑,还因为他知道,要想再增兵,还必须得到太子李建成的支持,这也是君臣之间的默契。而且这种话还不明说,只能慢慢兜圈子,以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说服对方,而这就是政客的本质,台上之言永远只是一种借口,最后只能通过结果了解事情真相。

李建成走进了御书房,深施一礼:“儿臣参见父皇!”

李渊示意李建成平身,笑眯眯的问道:“孝恭情绪如何?”

李建成笑了笑:“孝恭知道自己战败所带来的一系列恶果,也理解父皇的难处,对父皇的处罚没什么异义,并打算闭门谢客攻读兵书,静思、整理自己军事生涯的心得,希望有朝有一日能够带罪立功,为我大唐王朝建功立业。”

“会有那么一天的。”李渊大感宽慰,笑着说道:“孝恭宽恕退让,无骄矜自伐之色,且能体会朕之苦衷,朕深感欣慰,朕希望我李氏宗亲个个能像孝恭一样,为朕和朝廷多作考虑,而不是高高在上,听不得下属只言片语,更不是整天架鹰走狗,荒废大好时光。过几天朕要和他们聚聚,好好的说一番。”

“父皇有此想法,实乃我大唐之福、李氏之幸。”

自晋阳起兵之后,李渊本着用帅唯宗室的原则,李唐宗室成员都成为各军的主帅,但是这些人在军事上的能力却有大有小,基本都处于中下水平,鲜有出众者,因此,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李孝恭就成为唐军两大主帅之一,带领唐军攻城掠地,攻下一个又一个州郡,可以说,李唐现在的地盘全部是李孝恭打下来的。如果李氏宗亲都能以李孝恭为榜样来要求自己,确实是大唐之福。因此,李建成对李渊的态度大表赞同。

父子聊了几句宗亲聚会之事,李渊的话题便转到了当前形势之上,他微微的叹了口气道:“我军东征不利,孝恭的东路军就不说了,而世民那边辛辛苦苦灭了王世充,最终被迫放弃刚刚到手的洛阳,成全了杨侗不说,自己还处于不利的处境。虽说他那边没有伤到根本,但连朕感到沮丧,更不用说军中将士了,形势对我们很不利啊。”

“那父皇是决定撤军,还是接着打下去?”这也是襄阳的主流思想,李建成这么问显然并不唐突,也掩盖了他和李世民暗中有往来的事实。事实上,值此关键时刻,他们兄弟也不想像做贼一样沟通,可他们兄弟一旦表现出亲近之态,恐怕他们的老父亲就会食宿不宁了。

李渊目光灼灼的注视着李建成:“你二弟有撤军想法,但朕不甘心就这么放弃,如果一仗不打就眉灰土脸的放弃,朕难以向天下人交代;但问题是又没有必胜的把握,你二弟希望我适当增兵,三四万即可,皇儿觉得是否可行?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至此,李建成已知道李渊还有再战的心思,他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没有说出‘万一又全军覆没了怎么办’这句话。因为他也理解父皇的无奈和难处,朝野上下对父皇、对朝廷不满到了极致,父皇十分迫切的希望有一场胜仗的到来。

他不敢打击父皇的投机之心,更不能说不增兵,否则李世民如果失了,他一定会把责任推给自己。

但也不能一口应下来,那样他在军中个人的势力会由受到削弱,并助长了李世民这个政敌的势力,更重要的是如果他一口答应下来,结果还是失败了,他也要分担失败的责任,因为李世民会说他本已决定抗旨撤军了,但因为李建成援军的到来,致使他怀有侥幸之心,最终才有了战争,以及失败的结果。

所以增兵与否,对李建成来说,绝对是一项多难选择,好在他早早收到刘文静的信函,并就此和幕僚足足商谈了一夜,因此早有准备。

“父皇,儿臣最担心的事情并非是中原战场,而是担心杨侗把我们主力拖在弘农,然后他分别让薛万均从上洛攻淅阳、让尉迟恭从汉川攻西城、让王伏宝从汉阳攻武都;甚至还会说动萧铣兵出南郡,攻打夷陵、竞陵,直接威慑襄阳。真要这般,兵力空虚的我们该如何抵挡?”

李建成目视李渊,认真道:“隋朝气焰万丈,不仅有发动全面战争的野心,也有这个实力,所以不能指望我们的敌人老老实实的跟着我大唐的节奏来打。父皇,杨侗本身是一个不遵常理的人物,且有一群高智谋在身边出谋划策,他不可能想不到。”

“朕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

李渊也动容了,杨侗有消灭李唐的实力,使得偷袭李唐内部也能成为现实。

李建成接着就事论事:“就算负责偷袭的隋军攻不下一郡一县,但他们只要兵临城下,这对西路军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我唐军对隋军本就存有畏惧之心,一旦大军士气大乱,二弟也只能被迫仓惶撤退,隋军精骑追击的结果,是我们必然惨败。世民若是落得孝恭一样的下场,我大唐就岌岌可危了……而儿臣认为,杨侗不会再给我们机会了。”

李渊的面孔不禁抖了抖,李建成这番语重心长的话,又让他想到了狼狈离开长安的不堪往事。如今连长子都不支持自己去决战,更别说朝中文武了,他怔怔的望着李建成近乎哀求的脸色,脊梁骨仿佛断了一般,过了好半晌,李渊脸上露出失望之色:“如此说来,皇儿是支持撤军了?”

李建成摇了摇头,“儿臣的意思是让援军出朱阳关,并不一定是参战,主要以军势压制隋军兵锋,给隋军一种全力进攻上洛洛南的错觉,使薛万均的第六军不敢轻举妄动,二弟就会少去三路敌人中的西面之敌,这样起码比现在多出三成胜算。而往最坏一方面去想,一旦二弟战败,还能立刻接应溃败之师,同时能够迅速接手朱阳关、外武关防务,将隋军抵御在淅阳郡之外。此乃儿臣的真实想法,不知父皇以为如何?”

李渊怦然心动,但转念一想,忽然觉得李建成是怕自己的势力被李世民趁机吃掉。

想到这一些的李渊顿时怒火万丈,这都已经到什么时候,事关大唐的前途安危,他们兄弟二人却不顾大局的勾心斗角。

李氏兄弟不睦,除了他们对至尊宝座均有心思之外,其实和李渊或明或暗的挑拨大有关系,但是一到关键时刻,李渊却又希望他们兄弟摒弃前嫌、齐心制敌,如此心态跟‘希望马儿跑,又不希望马儿吃草’完全同理。

不过恼怒归恼怒,李渊却也无可奈何:李孝恭的惨败,使得太子派的军中势力被削弱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李世民在军队中的一家独大让李建成十分不安,所以这个决定已经是李建成最大的让步,如果自己不答应,恐怕满朝文武都会跑来要求撤军。

一念至此,李渊又生出一个想法:难道世民要求增兵,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不成?如果世民将建成的军力吞噬干净,还有谁能制约得了他?自己和建成联合恐怕也不行。

此念一生,再也挥之不去,如同魔咒一般牢牢的盘踞在李渊的脑海之中,随即霍然道:“皇儿说得很有道理,一切依照你所言来办。”

“儿臣保奏三弟元吉为主将,率其麾下三万精骑支援二弟。”李建成思维慎密,他担心外姓将领带兵前去,极有可能被李世民找理由杀人夺权,以二弟的果断狠毒,绝对做得出这种事情,而换成元吉就不会有这种可怕的结果。

李渊沉思良久,皱眉摇头道:“元吉不妥,还是换一员主将领兵。”

援军确确实实只是壮壮声势、牵制上洛隋军,但李渊就担心形势突变,当李世民需要支援的时候,李元吉极可能会不睬李世民,导致西路军兵败如山倒;也担心形势大好时,李元吉为了争功,罔顾李世民的合理安排而令战局由胜转败。

都说知子莫若父,这话半点不假,对于李元吉的秉性,李渊是心知肚明,自然不会同意李建成的建议。

“那父皇认为何人比较合适?”父亲的反对也使李建成有些无奈,可是想了想麾下将领的能力时,忽然发现自己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有能力者皆是外姓大将,这种人有可能被李世民干掉;李世民不敢干掉的人能力又不足,索性大方让李渊来定主将。

“真让朕来定主将?”李渊笑了笑,脸上带着几分意味深长。

“儿臣没有半点意见!”话已出口,根本不容李建成反悔,所以这话答得相当坦率。他相信自己都做到这一步了,父皇绝对不会做得太过。

李渊心下宽慰之极,笑着说道:“皇儿其实就是最佳人选。”

“啊?”李建成大吃一惊,满脸不可思议之色。

李渊非常享受臣子这种震惊表情,笑问道:“没信心?”

其实李建成也是李渊心中一位心中有天下格局的优秀帝位继承人,在唐朝的地位始终高于李世民,这些年犹如汉之萧何一般,为唐朝建立一个稳固的后方——所以李唐才有钱粮来支持屡战屡败的军队。最让李渊欣慰的还是长子在大是大非面前所展示出来的雅量,仅[新 www.biqule.co]是这一点都不能让长子心寒,更关键的是李世民在军中一家独大让李渊有些不安,自然不愿李世民借机做大。

李建成定下心神,坦率的说道:“倒也不是说没信心,关键是儿臣没有独自领军的经验,更没有处理重大军事变故的经历,生怕自己在关键时刻无法正确判断战局,做出贻误战机之决策。如果是平时,儿臣对父皇的任何自然不会反对,但此战关系重大,是输不起的战役,儿臣实在不敢……”

“你确实没有领军经验,但是你怎么把孝恭给忘记了呢?”

“孝恭?”

“是啊!”李渊笑道:“你看人家杨侗麾下的秦琼、罗士信、裴行俨、牛进达、尉迟恭等等大将,哪个不是被破格起用的?”

“还能这样子??这真的可以吗?”李建成目瞪口呆。

“当然可以了,他虽然被朕罢黜为民,但朕可没说永不录用。你这个大唐皇储从民间提拔人才合情合理,跟朕没有半点关系。”

“……”李建成竟然发现自己无言以对,心里只有一个在回荡念头:自古以来,制度制订者才是玩弄国家律法的高人,在父皇面前,自己还是嫩了。

呆了半晌,李建成便不再提这件事,转换话题道:“父皇,关于募兵的具体方案,已经移交兵部,希望父皇批准实施。”

增兵也是李唐王朝迫在眉睫的事情,唐军不如隋军善战也就算了,关键是军队数量上现在也不如人家,这一国情,使朝廷上下都感到巨大的压力,尤其唐军这次东征被隋军突袭时表现出来的狼狈,使每一个大臣心头都沉甸甸的,人人都意识到必须扩军。

说起来也是够奇葩的,李孝恭明明是在本土作战,可给人的感觉却是一支在异国作战的孤军似的。如果唐朝有足够的军队坐镇边陲,那么李孝恭的撤军之途至少有人能够帮衬一二,而结果或许也不会败得那么惨。

如今在短期内撤军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李世民提出增兵三十万的要求却让诸多大臣望而却步,他们认为朝廷无法长期承受如此大的军事开支,只不过李唐君臣最后还是达成了妥协,先募集十万青壮紧急训练,然后两年内逐步增兵,使李唐王朝的‘常备军’增至四十万。

李渊当然知道兵力不足的严重后果,他当即对李建成道:“募兵方案朕今天就批准下来,你先去准备出生事宜吧!”

“儿臣告退。”

“你征用孝恭之事务必保密,朕希望他能给杨侗一个惊喜。”

“喏!”

……

李唐王朝增援西路军一事,终于在李氏父子内部讨价还价后达成了妥协,李渊随即任命太子李建成为西征军二路元帅、左卫大将军、骠骑大将军,统率四万骑兵出襄阳,急援弘农唐军,使中原战役增加了几分变数。

最新小说: 重生红楼,庶子的我逆袭成大佬 抗战:开局十万克隆兵 大唐:开局娶长乐公主 怪谈恋爱流游戏 大唐:开局搞科研被弹劾误国! 贾蓉 叶君楚倾城穿越成三皇子笔趣阁 太平长安 重生明末皇太子朱慈烺 我的公公叫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