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罪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品富贵 > 第三百六十八章 四种官员

第三百六十八章 四种官员(1 / 1)

赵匡义先是虚扶:“婆婆,你先起来吧。”

李穆可以跪着,李母病老太太一个,不能再跪了,李母起来,看着儿子,她年岁高了,眼睛不好了,耳朵也听不清楚了,然而离得这么近,还是能听到的。

什么无辜待罪

但皇上在这儿,她不便发问。

宋九看着她,又看着李穆,还有站在外面惶恐不安的李穆妻子,以及李穆儿子,徐徐说道:“陛下,前段时间陛下与我论前几位宰相得失。臣心中都有一个想法。自古以来,对官员定位一直不大清楚,各有各的看法。臣的看法却很简单,官员一概而论,可以分为四大类型。”

“哦,说说。”

“第一类就是又无能又贪污婪的官员,这类官员最可恨,然而他们最多。即便以陛下多次整顿官场,这类官员所占比例不会低于一半之数。但也要看,有的官员虽贪但贪得不大过份,虽无能但也能努力,这种官员还能勉强用之,还能有药医之。然而有的官员既严重无能,还贪得无厌,他们为官,上害国家,下害百姓。”

宋九说到这里,忽然问李穆:“孟雍,你说这种可恨的官员会占我大宋官场官员多少比例”

李穆嚅嚅道:“最少在四成以上。”

“诚实君子也,不错,这种官员最少占据四成以上,这还是陛下治下的官场,否则更严重。”

赵匡义脸色难看起来。

“陛下莫要恼怒,之所以如此是有缘故的,自古以来士农工商,也就是官本位思想,做了官就可以大富大贵,但他们在享受这个权利与富贵同时。又忘记了官员要付出的义务。人君给官员富贵,但官员也要上辅君王,下安百姓。武将则要保卫国家,建功立业。想要得到。必须付出。然而太多太多的人想的是……不劳而获。”

“是啊,李穆,你起来吧。宋九,你别按住他,朕还未判他有罪呢。”

“谢陛下。”李穆差一点想哭了。

“李穆,让你家娘子给朕沏上两杯茶。”

“喏。”

李穆吩咐他妻子烧茶水,宋九继续说道:“第二类官员则是陛下所最想的官员。清官。但臣所说的清官,恐怕不是陛下所想要的那种清官。这种清官叫有德无才。”

赵匡义听明白了,若是按照宋九这样划分,四类官员。无德无才,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有德有才。

宋九所说的比他想的要深刻。

“这种官员还能细划,第一种是如沈公那样。有操守,清廉,但才华不足,然而也自觉,于是将政务多交给卢多逊处理。臣在中书时,也将政务多交给臣来处理。这种官员虽贡献不大,然不会危害国家。”

宋九这样说是不对的,沈义伦非是无才,而是赵大赵二一直没有用好。他的才华是在理财,所以在赵匡胤诸三司使中,算是最出色的一个三司使。然而缺点也明显,那就是缺少明断,所以去了巴蜀,后来到了中书,因为这个缺点却没有作为了。不过宋九不会傻呼呼说出来,而且赵匡义继位后性质不同,那时首先得要大家认可他的皇位,沈义伦几人尤为重要,难道那时不升反贬,将沈义伦从东府贬到三司

于是宋九将沈义伦划到了有德无才一类。

“这一类官员陛下还可以用之,最怕的是后两种,一种是明明无才,什么都不懂,然而因为有操守,得到大家的敬仰,于是在家闭门造车,想当然,对朝政指手划脚,或者在地方干涉官员处理政务。但这类官员因为清廉名声在外,往往一呼百应,危害往往还胜过第一类官员。”

“说得有理啊,”赵匡义脑海里一回想,他饱读诗书,马上在脑海里就找到几个相似的大臣了。然而从没有一人象宋九这样仔细分析过,于是史官评价时,往往不知所云,甚至为之叹息。

“还有一种,那就是明明无德无才,可因为其掩饰得好,却让外界真误以为是好官,实际这些人包藏祸心,用之危害更大。代表就是王莽也。”

“他们很少吧。”

“当然很少,如果多,那么华夏几千年历史,将不会有一刻会是安稳太平时光。其次是第三类官员,还是贪官,不过这种贪官是有才华的贪官。但也要细分,一是虽贪但贪得不过份,知道分寸,更不会因为贪婪而贻误大的政务。如臣是也,赵普耻笑臣虚名,臣是虚名,实际臣是贪官,明处臣交出数百万缗钱给了国家,实际正是它的掩护,让臣造船出海,谋得大笔财富。若臣不是官员,若陛下不对臣包容,何来这笔财富。因此臣与清官沾不到一点边际。并且臣也重享乐,象李穆这样清贫的生活,臣是忍受不下去的。”

“好吧,你是一个贪官,但不要再说了,”赵匡义哭笑不得地说道:“还有呢”

“还有一种那就贪得没有分寸,虽然他们才华出众,政务能力强,如王公是也。然而就是这种贪官也不多了。”宋九叹息一声。自古以来,有许多类似和坤的官员,史书怦击,以为国贼,然而正是因为和坤,乾隆国家财力才没有出现严重危机,嘉庆将和坤杀掉,也抄家了,国家财政也完蛋了。但出现这样的失误,非是和坤本人,而是乾隆没有敲打,也就是罪盔祸首非是和坤,而是乾隆。

“最后一种官员就是有能力的清官,一种是有小能力的清官,这些官员要值得表扬,不过若用之进入两府,恐怕未必会让人君喜欢。还有一种,那就是有大能力的清官,这类官员比凤毛麟角还要稀少,若有一个,勿必重用之。”

赵匡义知道宋九说的是谁。

他脸上神情怪异。

“陛下,汉高祖若以韩信曾为项羽手下将领而不用之,会不会得到大汉江山先主会不会因为诸葛亮长兄为东吴大臣而不用唐太宗若是因为魏征曾帮助建成太子欲加害他而不用。唐朝会不会有那顶最明亮的镜子一同窗而,又有何!”

“宋卿,你说服了朕。李穆,你明天回中书吧……不。朕以你为知制诰,望你如宋卿所说的那样。”

“陛下……”李穆又跪了下去。

“孟雍,你勿用感恩,想谢陛下的宽宏大量,努力做陛下大臣吧,那是对陛下最好的谢恩。”宋九在边上说道。

赵匡义又看着宋九。

他心中有些感触,也许在他心中的想法是宋九言行如一。这句话是宋九最好的写照。至少在气骨上宋九胜过了李穆一筹。

也许李穆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大臣,然而在赵匡义心中,仍比不上宋九,尽管宋九是第三类官员。于是说道:“宋卿。去你家坐一坐。”

清官家呆得不舒服,李穆妻子将家中最好的茶饼搬了出来,但那个味道才难吃啊。

一行人又来到宋九家。

其实也没有其他事,是赵匡义在宫中呆得闷得慌,既然出来了。索性来宋家,顺便散散心。

宋家的茶饼好,上等的建州茶。

所用的茶盏更是上等的建窑铁胎瓷盏。

在宋家很少能看到金璧辉煌的布置,甚至琉璃制品也很少,然而仔细观察。便能看出每一个家俱,器皿,包括园中的花草树木,都有来历,这才是真正的豪贵,虽奢侈但不流于艳俗,虽贵但不流于浮躁。

忽然赵匡义又想到刚才宋九的四类官员,不由又笑了笑。

坐了一会儿,张北圆带着夫君看望宋九,这时她都成亲了,不会再象小时候乱喊爹爹,而是称呼叔父大人。

一声叔父让赵匡义感到古怪,宋九解释道:“她就是当年陛下让臣收容的那个女孩张北圆。”

“张北圆,哈哈,好名字,圆了,”赵匡义大笑道。然后感慨:“时光真快啊,没想到如今你也长大成人,并且成亲了。”

然后又古怪地看着张北圆的丈夫。

小姑娘长大成人,潘怜儿替她找夫君,不过宋家开放,让张北圆自己挑选。没想到她在书院挑了一个学子,当时宋九还没有离开京城,便让青衣查了一下此人的底细。

乃是京城人氏,叫苏勋,家中条件一般,乃是书院搬到河洲招收的第一批学子,后来因成绩好被留于高班进修,然后朱洞在潭州建立岳麓书院时,请求书院调拨一批学子过去。他也随这批学子去了潭州,在哪里教了两年书后,才返回京城。

人比较忠厚,肯吃苦,学问也不错。

但让张北圆看中他的与性格学问无关,而是长相,苏勋长相与宋九很相像,块头同样很大。

实际张北圆这种心理就是一种恋父情结。

宋九不大好说出来的,而且他与张家两个孩子关系很古怪,说父亲不象,特别他比张望北大不了多少岁,说兄长更不可能,张北圆那一口一个爹爹喊着他长大的。

张望圆看中他的长相象宋九,宋九看的是性格秉性,还不错,其实以宋九的地位,完全可以替张北圆找一户更好的亲事,然而何必呢若是官员子弟,三妻六妾的,张北圆未必会幸福。

然后将亲事订下,直到宋九回京,才让他们成亲。

过程赵匡义不知道,不过看着苏勋长相,赵匡义也明白一点。

他心中在笑,嘴上却问道:“还有一个男孩呢。”

“他在书院里苦读了数载,中学结束,考的成绩还好,正好臣当时还未去江州,在家闲赋,于是当时臣问他,有两种选择,一是留在书院,在高学进修几年,再做一个先生,一个是担任胥吏,可能以后会转为官员,可能一辈子仅是一个胥吏。但他受祖母影响,提出想要担任胥吏,对此臣也没有反对。然后他主动要求朝廷将他派往属于我朝的河东地区,于是朝廷将他派到绛州担任一个胥吏。随着又成了稷山县主薄。”

若是进士及第,这个升迁速度并不快,但作为书院学子,这个升迁转正的速度就比较快了,中间有宋九的功劳,但当时河东南部百姓稀少,战乱不休,也是一个苦差事。

有宋九功劳,也属于正常的升迁。

“接着臣去了辽东,他调到灵石县为知县,似乎政绩还可,不久前又调往盂县担任知县。”

这两县还属于河东,一是汾州的中县,一是太原府的次畿县。

然而这似乎与宋九也无关,毕竟当时宋九去了辽东。

但说无关也有关,潘美在河东会多少关照一点,其他官员会买宋九的面子,那么这个官就容易做了,加上河东荒芜,只要努力,就容易出政绩,因此张望北升迁速度一直不慢。

可反过来说,以宋九如今的官员,仅是荫补,也足以让张望北担任一个上县知县。

赵匡义听完后,从腰间解下玉佩对张北圆说道:“张北圆,说来朕与你也有一些缘份,这块玉佩朕就当被你婚礼贺礼吧。”

“谢过陛下,臣妾时常听叔父说过,若无陛下,当年叔父还未必愿意收留我一家人呢。”张北圆高兴地说道。张北圆不傻,小姑娘自小在宋家长大,见多识广,小小拍了一下赵匡义的马屁,拍得赵匡义大乐。

这是一段小插曲,赵匡义又看着宋九说道:“宋卿,你宅第太偏了。”

宫城南东两边是商业区,不适宜做府邸,北面是内宫,也不适宜。一般官员多选择在皇城西侧选择府第,离皇城近,多是官员聚集地。象宋九这样,将府邸选择在东南角,几乎没有一人。

宋九淡淡说道:“陛下,虽臣为官,可做人最好不要忘本,况且这里毕竟是臣长大的地方。”

“做人不能忘本,说得好啊。”赵匡义叹息道。这数年来他大肆提拨进士,特别是糊名制度,让许多寒门学子考中进士,又进入仕途。有的表现好,可有的忘本了,贪起来比谁都厉害。

赵匡义留下来吃晚饭。

不是宋家晚饭比皇宫里更美味,赵匡胤生活俭朴,赵匡义却没那么抠门。

它仅是一种象征。

第二天李穆进入翰林院,原来赵匡义准备让他重新为中书舍人的,但考虑到赵普心胸狭隘,必然会继续打压李穆,因此改了任命。

进入翰林院也未必平安,现在几个翰林学士李昉、扈蒙他们,宋九怀疑也先后投靠了赵普。

但这是一种象征,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李穆重新起用,某些时候就能让赵匡义收一收,赵匡义一收,赵普就不大好继续施辣手,打压他看不顺眼的人……

然而接下来他听到一条晴天霹雳般的消息,李继捧入朝。

最新小说: 德意志的荣耀 末日求生:开局有求必应,百倍暴击! 直播:我家猫咪会修仙 网游:永恒真理之主 掌心宠 稻荷妖神记事 我在大秦开酒楼 野外生存最强狙神 大秦:赐死皇孙,我传国玉玺护体 重生之大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