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三路都在遭遇匈奴大部队或者追逐匈奴残兵的时候,李仪仍然没有遇到任何匈奴部队。
他心里憋着一口气,脾气越来越大,连李海都不怎么敢招惹他。没有人比李仪更迫切地希望遇到匈奴,进行一场战斗,用实绩证明自己。
如果这一趟无功而返,难道要继续回去当一个郡守吗?或者被陛下问罪卸职,连郡守都当不上。
李家的荣光已经黯淡很久,他祖上曾有过赫赫威名,但如今却只剩几句笑谈。如果是在夏王朝,或者大越开国期间,他的能力足以封侯。但即使是现在,他也经历了很多的战争,挨了很多次打,这一生一直在战斗中,未曾停歇。
凭什么,连赵无病那样的人都能当上北将军,他却无法得到任何奖赏。
这是李仪在整个越云帝统治期间的感受到的深刻的痛苦与愤怒。
他自诩比大越的大部分将领更加优秀,但无论如何,无论经历过多少战争,打过多少次胜仗,在民间也常有传说,越云帝就是看不到他——他的职位生涯就是不断地从一个郡去往另一个郡,接手烂摊子,好不容易处理完了,越云帝就让他马不停蹄地去下一个郡。
他实在不愿意将自己的失败算在运气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头上,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解释呢。因此他战斗的风格越来越激烈,多次以身犯险,在生死磨炼之中,无论是对军队的掌控能力还是个人的实力都越来越强。
他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但他已经快五十了,半边身体埋在土里,就算他还能打,这幅伤痕累累的身体又能扛多久呢。
越云帝时期的冷遇,已经消磨了他的野心,尽管在夜里会时常感到愤怒和不甘。但也许这就是命吧,他无法得到赏识,不受人喜欢,他看着整个大越的将军们越来越弱,许多如赵无病这样的人失去了志气,如慕容安这样的老将逐渐退出战场,就连文官也是一群老臣与其背后的势力不断纠缠,再没有提出过强而有力的政论。
大越如今,称得上是无能者当道!
……那霍屹虽然也有能力,还不是和他一样当个郡守。
李仪就这样满腹牢骚,不甘又忍耐地过了大半辈子,正当他以为自己一辈子就要这么下去的时候,大越也就这么浑浑噩噩下去,周镇偊登基了。
新帝有一个令他疯狂的想法。
“将军,前方有一座小城,隶属龟兹国。”李海捧着地图驱马过来,说:“龟兹国很小,是匈奴的附属国之一,不过几十年前,他们还臣服于大越。”
李海还有句话没说,龟兹国离大越已经很远了,而且与李仪原本的路线相差甚远,天知道他们怎么过来的。
这些小国家见风使舵是很正常的,他们没有战斗能力,自然谁强就听谁的。大越强就跟大越混,匈奴打过来大越罩不住了,就跟匈奴混,夹杂在两个帝国之间的弱小王国,哪有选择的权力呢。
抱大腿也是一种生存方式,当棋子总比当棋盘要强。
李仪在大漠走了这么久,终于见到了活人,他心里一激动,下令道:“冲!”
骑兵攻城并不容易,但李仪作战经验极其丰富,打过防守,也打过进攻,去过西南剿匪,东海抓寇,攻打这么个小城对他来说,简直易如反掌。
半个时辰后,李仪就站在了城主府里,原来的城主被压到他面前,面色灰败地看了他一眼,然后萎靡地跪下来。
城主的内心是崩溃的。
当一座城池与暴力强大的游牧民族离得很近,其结局显而易见。而城主心里唯一的安慰,就是匈奴只会劫掠杀人,并不会想占领某个城池。匈奴人也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只有在草原上他们才是王者,所以城主每年拿一些钱供奉给匈奴,匈奴打起来会稍微轻点。
很多年前,龟兹国还是大越的附属国,他们也曾经给大越上书求救,但当时大越并没有给他们回复,也没有派兵帮忙抵御匈奴,龟兹国无奈之下只能向匈奴投诚——以匈奴的凶残程度,再慢一点,龟兹就灭国了。
几十年过去,城主没想到自己还能再见到大越的军队,而且气势汹汹,来者不善。
诚心地讲,龟兹这样的小国,是更愿意依附于大越的。大越讲礼仪,讲道德,行事说话规矩很多,只要尊敬大越,再给点供奉,就能相安无事——大越要的那点供奉只是个形式问题,他们自认为地大物博,最看重的其实是一种愿意服从的态度。
大越甚至开通了商路,他们用本地的一些特产,就可以换到大越的丝绸瓷器和食物。
匈奴就是一个纯粹的,野蛮的,贪婪无度的强盗。
城主不知道自己该哭还是该笑,李仪在上方大喝一声,城主便趴地上了。
“尔等小国,昔日尊我大越,自称为臣,如今却屈居匈奴之下!”李仪拍着桌子,怒目圆瞪:“背信弃义!小人行径!”
城主委屈地说:“可是五十年前,匈奴入侵,上任国王上书请求援助,大越也没有出兵啊……”
李仪一时说不出话来,那时候越云帝都还没有登基,大越的基本国策仍然是修生养息。龟兹国王的信他们收到了,但没敢去打。
李海安抚地拍了拍爹的肩膀,说:“将军,我来和他说吧。”
他将城主扶起来,安慰了几句,城主的脸色逐渐缓和下来,他们离开城主府,大越半个时辰,李海才回来。
李仪问:“你和他说什么了,怎么比我破城的时间还久。”
“他会为我们接下来的行军提供粮食和路线,并且将上书给龟兹国王,劝他与大越合作,共抗匈奴。”
李仪有些惊奇:“你怎么做到的?”
“我只是告诉他,大越回来了。”李海淡定地说。
他们离开的时候,将大越的玄旗重新立在城外。
玄旗之上,是一个金戈铁马般的越字。
城主站在低矮的城墙上看他们载着物资离开,心里又苦又酸又无力。
越人说过“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对他来说,也可以说“宁为大越人,不做龟兹王”吧。
弱小的王国,如同细脚伶仃的婴儿,旁边是两个彪形大汉在打架,仅仅只是余波的影响,就足以摧毁他们。
此时,从大漠上方俯视,可以看到大越的四支军队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本的计划,路线逐渐诡异起来。
霍屹带领的军队从西河边郡出发,跟着呼衍拔牙绕了一圈,夜袭匈奴营地之后,大部队由霍屹带领前往龙城。九千骑兵战斗了整整一天,攻破龙城,杀敌四千,俘虏一千,以及牛羊骏马数万。大破龙城之后,霍屹压着俘虏和战利品往回走,预计半个月就可以回到大越。
除了意料之外的龙城,霍屹的路线一直十分准确,没有任何偏移。
相比之下,李仪的路线看上去就极为扭曲了。他自己不知道,其实不知不觉中一直在朝偏左的方向走,结果越走越偏,在大漠上走出了一条奇异的路线,且没有遇到任何匈奴兵。直到遇到龟兹的小城,李仪(主要在李海的帮助下)修正了路线,一路攻破了很多小国,将大越的玄旗尽数插在这些遥远的领土上。直到实在拿不出玄旗了,李仪才掉头往回走。如果这次没有迷路的话,差不多一个月就能回大越。
而前进路线最为疯狂的,还是秋鸿光带领的一千先锋营。
在霍屹给定的期限之后,秋鸿光追上了呼衍拔牙,但与此同时,也遇到了一支三千人的匈奴军队。
以一千敌三千,秋鸿光并没有准备逃跑,他甚至极为兴奋。匈奴冶炼的箭矢比大越沉重且锋利,且带有特殊的标记作用。大越拥有更坚实的盔甲,秋鸿光利用双方的差异,在夜晚偷袭了这支军营,利用光火与巨大的声响放跑了他们的马,近战的情况下,有盔甲的大越骑兵更占便宜。
就这样,他硬生生打穿了这支军队,匈奴在夜色之中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竟然逃跑了。
秋鸿光心里还想,看来不是每个匈奴将领都和呼衍拔牙一样厉害嘛,如果都是那种水平,大越得每个将领都是霍屹才有的打。
秋鸿光杀了近一千匈奴,又清算了自己这边的损失,大越折损了六百多骑兵。
实力相近是什么情况,就是双方兵力差不多,打了半天,损失差不多。
以一千敌三千,对方逃跑了,虽然损失也很大,但这完全是值得夸耀的功绩。
算一算时间,他应该回去了。
但秋鸿光心里有一个更加疯狂的想法,他总觉得自己还能继续往前打。
秋鸿光没有留俘虏,也没有对那些牛羊不感兴趣,他看着自己仅剩的二百人,这些人经过一场惨烈的战斗,却显得极为兴奋,眼神中的凶光如同野狼一般。
有什么样的将,就有什么样的兵。
眼前是广袤无垠的大漠,要继续往前,还是往回走,和霍将军会和?
秋鸿光陷入纠结之中。
作者有话要说:是这样的,我们都知道,秋鸿光的蓝本是少年天才将领霍去病(当然,小秋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赵无病只是个小角色,历史上总有一些这样的人。
我当时给他起名,就随手一写,因为那个时代,受黄老之学的影响,大家起名就喜欢去病,无病,平安之类的……
现在我也觉得有点奇怪了_(:3」∠)_
要不要给赵无病随便换个名字,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