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了下午,寒风愈发的凌冽起来,而小雪也变成了鹅毛大雪,许一凡在亭榭当中坐了一会儿,看到老者有些支撑不住了,就起身告辞离开了。
老者并没有挽留,从头到尾,许一凡都不知道老者的名讳和身份,而老者也没有去追问许一凡的身份,两个人就像是一场萍水相逢的偶遇,坐下来一起闲聊几句罢了。
待到许一凡带着谷歌,径直离开之后,老者也不在钓鱼,转身回到亭榭当中坐下,端起一杯温好的酒水,抿了一口。
放下茶杯之后,老者开口问道:“老蒙,你怎么看?”
亭中就老者和那名管家打扮的男人两个人,老者问的自然是他了。
“此子眼光之独到,眼界之高,见识之广,很难将其当成一个十几岁的少年。”
老者闻言,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放下酒杯,从怀里拿出一张宣纸,宣纸上写的正是许一凡那首《沁园春.雪》。
看着宣纸上的内容,老者叹了口气,说道:“若当年,魏公遇到他的话,两个人一定谈得来。”
男人没有说话,只是,表情微微有些诧异。
“其实,方才他的话没有说完,可能是想到我们只是偶遇,忌讳交浅言深,不过,他没说,我也猜到他接下来会说什么了。”
老者似乎在跟男人说话,又仿佛是在自言自语。
“当年,魏公面临的局面,是何等的糟糕,魏公心中自然也是知晓其中的难度,那少年说,若他是魏公,肯定不会那么做,可是,有些事儿,总的有人去做吧,魏公当年何尝不知道,此事不可为,但是作为臣子的,要做的不就是替君分忧嘛。”
说到这,不知道为何,老者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屑的笑容,继续喃喃道:“当年,魏公战死之后,很多人为魏公感到不值,其中以儒家的读书人最多,其次是炎高祖。”
“说来也很可笑,当年夸赞和尊崇魏公的人,大部分都是炎人,反而是秦人,对魏公十分的不满,甚至是痛恨,在他们看来,如果魏公能够守住魏洲城的话,长安城怎么可能会那么快被攻破,哪怕过去了这么多年,时至今日,在南夷,还有很多人在抨击指责魏公的不作为,若魏公在世,看到这一幕,不知道该做如何想,他会不会感到失望,会不会感到不值,会不会感到后悔呢?”
男人始终没有说话,站立在一旁,听着老者的絮絮叨叨碎碎念。
“不过,想必就算魏公知道了这件事,恐怕也不会在意,如果可以重来,想必,他会选择同样的选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外面大雪纷飞,亭中一老一少,一站一座,就着一个随时都可能被风吹熄的小火炉,在那碎碎的念叨着一些不被人喜的话语。
老者姓魏,正是魏公魏滁的魏。
魏鸿熙,字慎言,谨言慎行的慎言。
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魏鸿熙不是魏滁的后人,而魏滁也没有后人了,当年,在秦朝灭国前夕,魏滁战死魏洲城,魏家一家老小,无一例外,全部都处死,连襁褓之中的婴儿都没有放过,魏滁之后,再无魏家人,而秦朝之后也无魏家人。
不过,魏家虽然绝种了,可是,魏家的香火却还是延续下来了,当年,魏滁家中有几个老仆,他们本不姓魏,在魏家灭族之后,他们主动该姓魏,然后立下祖训,子孙后代,世世代代,家中的嫡长子都要姓魏,至于这些老仆,在秦朝灭国之后,也跟着去了。
这些年来,东海城一直有一个魏家村,村子不大,人口也不多,加起来还不到一千人,而这些人,就是当年魏家奴仆的后人,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魏家村,守护着魏家村,或者说,他们在守护着魏公。
近千年以来,魏家村始终如一,凡是出自魏家村的人,他们都姓魏,他们不经商,不从政,不入伍,只是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守凌人!
魏家村有一个祠堂,里面供奉的不是魏家村列祖列宗的牌位,而是魏滁极其一家老小的牌位,这些年来,祠堂的香火不断,从来没有断绝过,而在魏家村的后山,有一片陵园,那是魏公的墓地,当然还有魏家一家老小的衣冠冢。
当年,除了魏滁的尸首得以保全之外,其他众人的尸体,根本无从找起,而魏滁的尸体是炎高祖亲自下旨,给予厚葬的,原本他的尸首应该埋在魏洲城的,却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其中以海洲人士最为强烈,最终,在万人的迎接下,魏滁的尸首从魏洲城魂回故里,回到了魏家村。
大炎王朝立国之后,曾经在魏洲城立起了魏公相,其香火无比的鼎盛,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如今魏洲城的魏公庙已经想活凋零,成为了乞丐的避难所。
哪怕是在海洲,现如今还记得魏公的人,估计也寥寥无几。
魏鸿熙出身魏家村,是这一代魏家的族长,更是守凌人,而他守护的不是魏家村,而是眼前这座滁园。
魏家村的存在,朝廷是知道的,虽然滁园表面无主,其实,他是属于魏家村的,每一任魏家村的族长,他们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打理好滁园,只是,这件事知道的人很少,整个海洲,知道此事的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
待到申时左右,大雪越来越大,园中的诗会也已经结束了,前来参加诗会的仕子、才女们,纷纷离场,留下满地的狼藉,滁园的下人们正在忙碌打扫现场,而魏鸿熙这边,却来了一个人。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本应该出现在诗会上,却始终没有出现的荀德华。
看到荀德华的到来,魏鸿熙并没有感到意外,仿佛他就是在等对方一般。
荀德华身着儒衫,身上披了一件老旧的狐裘,宁致远一手撑着伞,一手搀扶着荀德华,来到了亭榭之中。
待到荀德华坐下之后,宁致远转身离去,而魏蒙也随之离开,整个亭榭当中,只剩下荀德华和魏鸿熙两个人。
“你来了。”
“嗯,来了。”
两个人见面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却是一句废话。
在说完这句话之后,两个人都选择了沉默,魏鸿熙提起小火炉上的酒壶,给荀德华倒了一杯酒水,然后,重新把酒壶放回小火炉,二人没有言语,而是端起各自面前的酒杯,慢慢的喝了起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荀德华放下手中的酒杯,看着魏鸿熙说道:“见过他了?”
“见过了。”
“感觉如何?”
魏鸿熙刚刚把酒杯送到唇边,闻言之后,停顿了一下,然后喝了一大口,原本有些苍白的脸色,顿时红润起来。
放下酒杯,缓缓道:“不错。”
“那那件事......”
然而,不等荀德华说完,魏鸿熙就摇摇头,说道:“我们只是守凌人,也只能是守凌人。”
荀德华闻言,皱起了眉头,他看着魏鸿熙,眯了眯眼睛,沉吟片刻之后,说道:“你不想他步魏公的后尘吧?”
魏鸿熙抬起头,看了一眼荀德华,然后重新低下头,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水,端起酒水,抿了一口,淡淡的说道:“不想又能如何,他不是魏公,也成不了魏公。”
“何以见得?”
魏鸿熙瞥了荀德华一眼,反问道:“你心里不清楚吗?”
荀德华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似乎是觉得气氛有些尴尬,有些凝重,魏鸿熙放下酒杯,主动说道:“他太弱了,乱世已起,以他现在的能力,还不足以应付即将到来的局面。”
“东海城是站在他这边的。”
“呵呵!一个东海城是不够的。”
“还有不良人。”
“不良人是皇帝的忠犬。”
“还有我,还有白鹿书院。”
随着荀德华这句话说完,魏鸿熙看向了眼前这个和自己差不多年龄的老人,他笑了笑,问道:“你能代表儒家吗?”
荀德华摇摇头,说道:“不能,但我能代表白鹿书院。”
“还是不够。”
荀德华不说话了,他紧蹙着眉头,不知道是在想接下来该怎么劝说魏鸿熙,还是想到了别的事情。
“如果加上方士呢?”
“勉强够了。”
“那你......”
“再看看吧,必要的时候,我们这群活死人,会有决断的。”
荀德华闻言,站起身来,对着魏鸿熙执弟子礼深鞠一礼,而魏鸿熙坐在那里,坦然受之。
这一幕,发生在喧闹刚过的滁园,除了亭中的两位老人,无人看到这一幕,如果有人看到的话,肯定会大吃一惊,要知道,荀德华可是当代大儒,能当得起他这份大礼的人,也没有几个人了,哪怕是当今圣上炎武帝,都不一定受得起,而眼前这个自称活死人的守凌人,却坦然受之,着实让人大吃一惊。
荀德华在行礼完毕之后,重新落座,不在言语什么。
“听说,你要在东海城建立书院?”
“是的。”
“名字可想好吗?”
“起点书院。”
“你取的?”
荀德华摇摇头,说道:“是他取的。”
“哦。”
魏鸿熙没有继续问下去了,至于起点书院这个名字,他也没有做出点评,似乎只是随口一问。
“那两个小女娃如何?”魏鸿熙转移了话题说道。
“甚好,德才兼备。”
“那真是可惜了。”
“确实可惜了。”
随着这句话的落下,两个人就没有太多的言语了,接下来,两个人除了喝酒,也只是喝酒而已,偶尔交谈,都是一些生活琐碎的事情。
待了大概一个多时辰,荀德华起身告辞,魏鸿熙站起身,把荀德华送出亭榭。
元符十四年,十二月六日,伴随着一场滁园诗会的举行,东海城的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这一切,暂时无人得知。
-------------------------------------
许一凡在跟魏鸿熙告别之后,就径直离开了滁园,并没有回去的打算。
他回去了,除了尴尬还是尴尬,不管是那些人的皮笑肉不笑的夸赞也好,还是冷嘲热讽也罢,亦或者明里暗里的挑衅也好,都不是许一凡想要看到的。
既然已经跟这群人撕破脸,让他们下不来台了,也就没有必要过多的去纠结什么。
离开滁园之后,许一凡一行三人,乘坐马车回到了家里。
接下来的几天,许一凡十分的忙碌,准确来说,是秋歌她们无比的忙碌。
忙着调整各个产业的人手,忙着算账、对账、清账、平账,忙着准备过年的东西,许一凡虽然每天也会去百货楼或者四季楼,或者各个工坊去看看,但是,也仅限于看看而已,很多事情的具体操作,还是由下面的人去做。
对此,下面的人自然不会说什么,在他们看来,许一凡作为东家,就应该这样,如果他主动插手某件具体的事情,这些人不但不会感激,更多的反而是惶恐,会认为许一凡觉得他们事情没有做好,对此,许一凡心中也明白,也只能看看而已。
许一凡这边十分的安静,但是,东海城却再次沸腾起来。
那天,滁园诗会结束之后,许一凡以一首《沁园春.雪》一鸣惊人,留下一众呆若木鸡的众人,选择尿遁之后,整个诗会的气氛,降到了冰点,也尴尬到了极点,虽然李嗣源之后做了一些活跃气氛的事情,可是,收效不大,反而让这些读书人更加下不来了台。
不过,读书人有一点儿很好,那就是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了,最终,在众人以选择性遗忘的方式,把这场各怀心思的诗会继续下去了。
只是,在诗会结束之后,这首诗就像是瘟疫一般,快速在东海城流传开来,不管许一凡这个人怎么样,他做的这首诗,确实大气磅礴,让人一时之间,无法企及。
原来以为这会是一场给海洲读书人扬名立万,扬眉吐气的机会,可随着许一凡的这首诗的出现,顿时让人颜面扫地,当然了,在大多数人看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但是,对于那些读书人来说,许一凡这是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
以往,人们说起许一凡,都说他是商业鬼才,而现在,说起许一凡说的更多的,是文采斐然。
长得好看不说,做生意更是个中翘楚,吟诗作赋更是不输给那些寒窗苦读十余载的读书人,这样的一个少年,更是让人无比的羡慕嫉妒。
也不知道是哪位老人,在家中训斥晚辈的时候,无意间说出了一句:“生子当生许安然!”
这句话,也随之被流传快来,成为了很多人的口头禅,这让那些自感被打了耳光的读书人,更是无比的郁闷。
外面发生的这一切,许一凡有所耳闻,但是,也只是当个热闹听听而已,并没有在意什么。
只是,许一凡不在意,有些人却十分的在意,比如那群读书人,比如李嗣源。
邀请许一凡去参加诗会,只是李嗣源临时起意,打算亲眼见一见这个少年,如果可以的话,在交谈一番,如果能拉拢到自己麾下,那自然最好,如果不能成为朋友,那就开始捧杀。
只可惜,在看到许一凡的那一刻,李嗣源就知道,许一凡是不可能成为他麾下,给他效命的,而捧杀的决定,虽然付诸了行动,却失败了,这让李嗣源有些恼怒。
当然了,如果只是一首诗,倒不至于让李嗣源真的如何恼怒,毕竟,作为皇室成员,该有的城府和胸襟还是有的,不是所有的富二代、官二代都是草包,往往那种仗势欺人,或者恃强凌弱的人,大多数都是上不上,下不下的半桶水货色而已。
真正让李嗣源感到恼怒的还是徐诗芷她们在看到许一凡那首诗之后的反应,李嗣源亲眼看到,徐诗芷在看到那首诗的时候,那一脸花痴的模样,这让十分后悔邀请许一凡来参加诗会,更有些后悔,不该让许一凡作诗的。
也不知道徐诗芷是真的被李嗣源纠缠的烦躁了,还是因为她打算表白了,在十二月十二号这天,徐诗芷精心打扮一番,邀请许一凡出城踏雪。
大雪连续下了好几天,城内城外白茫茫一片,正应了许一凡那句银装素裹。
大雪停歇,徐诗芷就找到了许一凡,要求去踏雪,这一次,出行的只有她跟许一凡两个人,并没有带齐若兮她们,更不可能邀请李嗣源。
出城的时候,两个人共乘一辆马车,招摇过市,而在出城之后,当天并没有回城,而是露宿在野外,也正是因为这件事的发生,在这个新旧更替的时间,李嗣源正式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