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罪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西周王朝 > 正文 第二百三十二回 富农子弟晋升士绅

正文 第二百三十二回 富农子弟晋升士绅(1 / 1)

<>太宰荣夷公出了一个破天荒的政策,富农进郊区。富农转化为土豪豪绅,不是劣绅,农民的感情是朴实无华的,只想下一代不再为农。

富农后代,华丽转身进入士绅阶级,额名有限。条件有限,年龄在二十岁以下,上过五年公孰学校,在王都近郊购买一套价值赤铜一朋的住房,同时接受三年以上再教育。接受教育之后,即为士绅。

士绅,即可从吏从官。绅士,褒义词,君子之意,荣夷公要改变富农人家下一代人的命运,改变农民子弟恒为农的局面。

现在的富农人家,哪家都有三朋以上赤铜,一朋赤铜可买一百亩田地,一朋赤铜可以买王都近郊一幢大院子。当然,家有一朋赤铜不为富农,只是小康之家而已,还需继续努力,继续积累财富。

荣夷公要留住富农子弟,留住他们的财富,留住他们的人心。第一代人辛苦创造财富,第二代人改变命运,改变家族历史。改变后代没有文化的的落后状态,社会还是在进步的良性发展循环。

凡伯不客气的说:“太宰这不成了唯利是图的小人,买了官买了爵。有辱士的名份,减低士的含金量。”

荣夷公回道:“我卖什么哪?他们花钱卖了房子,他们花钱給子孙读书,跟我何干?我只不过出了个政策而已,我又没有让人民多花一分钱,王都房价原来是一点二朋赤铜一套,现在一朋赤铜一套,没涨反降价,我何罪之有?我怎么成了好利的小人了?原本王都的近郊规划就是宅田,士田,贾田,土地性质没有改变。”

凡伯说道:“士绅,即为君子,绅士协议,君子协议同理,而一个农民之子,怎为君子?”

荣夷公说道:“乡大夫,贵为下卿,可他也是出自农民子弟,中大夫州长也出自农民子弟,中大夫遂大夫也出自农民子弟,当朝武官将军三分之二来自农民之子,一个农民之子,现在有条件接受教育,成为一名士人,难道不可以吗?他们当中二十年后成为太宰也不是不可能的。”

“大宗子弟,恒为大宗,这是周王朝两百年来的政治秩序,这种秩序有利朝廷的发展,大宗之子的忠心度肯定要比其他士子要忠诚的多,所以大宗为翰,成为周王朝不变的用人纲领,太宰大人要改变这一体制,有悖于朝廷祖制,不利于周王朝的安定。”凡伯力争说道。

“世为卿士恒为卿士,哪有的道理?旧章旧臣应当改制革典了,周王朝两百年的发展,仍然一成不变的话,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了,形势逼人,你看不到大量人民和财富流出王幾吗?富裕的人民都走了,还不是又重回到四十年前的过去?十几年的改革发展不是徒劳?”荣夷公说道。

这两人又干了起来,口水战,政治观点不同,出发点不同,利益角度不同。

小司徒芮良夫插了进来说道:“太宰大人,政体改革还是小心的好,王朝两百年间,姬姓世子王亲人丁兴旺,贵族如此之多,哪里用得上耕夫后代,他们的后代不再耕种,都来为政,哪王幾的千里之地谁来耕种?太宰大人还是留着爵位官吏的位子给哪些王亲贵子子弟为好。”

小司徒召公之子召伯说道:“太宰大人是将富与贵混为一谈,他们虽然富裕了,但不是贵族,富而不贵,太宰的富与贵相一致论,俗之所贵,尊农夫,而吏绅就所卑了。”

荣夷公毫不客气的反驳道:“富贵不能相提并论,穷人涤足礼,也有不显弯腰之人,穷人也有有志气之人,有志者即贵,武勇者为贵,你们的先祖,也许就是个勇夫,所以才变成贵族,你们的先祖绝不是天生贵人,包括尔等,自认为天生贵族阶层,可是你们未必不弯腰,不低头,既然在权力面前弯腰,在利益面前又低头,谈何贵族?唯有不好利者为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的人算是贵人,高贵的气节精神,尔等有吗?

还有一种叫财富人群的集群效应,你们懂吗?王都近郊为何规划成士田?宅田?商贾之田?什么道理,你们知道吗?集聚效应,难道王上不知道近郊的土地贵于百里开外的土地?为何王上决定近郊土地的税收反而比远郊的少?远郊的税收反而比乡野的少?为何?懂吗?这是治国理政,不是家庭聚会,不是宗亲搞裙带关系,什么宗亲大宗,这是什么年代的事了。”荣夷公只好搬出厉王出来挡风了,这也是厉王的本意,只不过不想对外宣传罢了,现在没有办法了,荣夷公只好公开这个规划本意了。

抬出厉王,大家都不吱声了,只好憋一肚子牢骚回去了。

当然,不是所有富农都进都城郊区。

厉王十九年,厉王颁布富农入郊政策,天下一片哗然,第一批五千多名正夫露出开心的微笑,十几年来的辛苦,换来下一代的幸福,换来家族的转变,这是一个农民最为自豪的事情,他们值得自豪,值得炫耀。

农民间的攀比,不在是衣着的攀比,而是子孙后代仕途荣耀的攀比,谁有条件为后代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谁为后代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这一切都来自于父辈的辛勤劳作,一个正夫耕夫的最大声,土地一样可以发财,一样可以改变人生,一样可以改变后代的幸福指数。这一切来自于厉王的新政改革,来自于太宰荣夷公的破除世俗,打破周王两百年间的用人纲领。

这一代农民之子的变迁,就是下一代执政者的中流砥柱。在此预言。

厉王二十年,作为庆祝周王朝开朝立代两百周年大庆,厉王颁布近郊迁入第二批五千富农子弟,晋升为绅士阶级。这是历史的进步。

大宗凡伯生气的说:“农民变豪绅,真正的土豪,土豪之子摇身一变成了士绅,绅士中的劣质人群,名副其实的劣绅,土豪劣绅。”土豪劣绅,贵族阶层贵族绅士们的鄙视蔑称,这是带有色眼镜的世族歧视。二十年后,这个社会的执政官,可能就不在是单一的世袭子弟,一万农民子弟的绅士,总归有出头之人,总归有名副其实的绅士,农民之子不怕别人歧视,不怕别人渺视。强大来自内心。

这个社会不但是财富的竞争,还有教育资源,仕途资源,文化资源,生存环境资源,地理位置资源,等等等的竞争,竞争的目的为的是均平资源,和土地均田一个性质。

不管怎么说,厉王执政二十年了,社会变了,自从厉王成为恶人霸王之后,先后平定东夷之战,平定齐国之乱,淮夷之战,打败淮夷七国叛乱,灭了角国、偪国,噩候之战,忽遗寿幼,屠城灭了噩国,荆楚三王自取王号,朝贡称臣,动乱二十年的天下开始恢复秩序,自此,诸侯安定了,不贡相伐的事情没有了,现在的诸侯国一改故辙,安定而平静,天下享受和平安定的环境。

厉王相继改革革典耕田正夫制度,实行都县井牧制度,实行甸邑井牧制度,实行统一的均平划一的耕田税赋制度,让一大批富农阶级的出现。新的阶级的出现,这直接影响大宗世族的利益,现在就要解决这个大宗宗亲利益矛盾。

还有面临继续深化改革的问题,要想达到天下耕者有其田,就要解决诸侯国中的地多人少,民众地寡的两个重大问题。实现均平富的根本问题,在于土地的均平问题。

厉王接下来要解决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还是大宗世族问题。这个问题不改革,可能后面的问题无法解决,矛盾就会越来越严重。

大宗世宗还得从礼制说起。

同宗的人,都同俸一个始祖,都是这个始祖的后人。

始祖的嫡长子为这个始祖名下的大宗宗子,从此以后,世代嫡长子代代相传,都为大宗宗子,嫡长子世袭制度。

始祖的后裔,都要俸这个宗子为领袖,受到他的治理统治,也叫族权,百世不迁,不变。

一个宗子如果能做到不论亲疏远近,公平对待每个族人,这个宗子算是好的族长。

一家四世同堂之后,就出了五服,五代人之后,如果继续在一起,人数就太多了,周穆王时期,就实行六代必迁异地制度,但到后来,依然不能延续实施,为何?还是利益问题。

用数字说话,一个始祖,封了爵位,成了一国之君,他便是这个国的国君,也是这个家族的宗子,一个国君多为九个老婆,每个老婆最少生一个儿子,就是九个儿子,他的长子为继承宗子,其他八位为世子。

第二代,九个儿子,每人又娶了九个老婆,又各生九个儿子。这就是八十一个孙子。

第三代,八十一个孙子,又娶了九位老婆,又各生了九个儿子,这就是七百二十九个玄孙。

从这一代者开始爷爷照顾不了这么多庶子王孙,虽然还是王孙,但,庶子家境开始平民化,娶老婆开始少了,混的好的,还是娶九个老婆,混得不好的,只好取三个老婆,这样平均一下,最少每人还是要娶五个老婆,再后面平均四个老婆,再后面平均三个老婆,不能在少了,贵族显耀的就是娶多少老婆。

第四代,729个玄孙,又娶了五位老婆,又生了五个儿子,这就是3645个曾孙。

第五代,3645个曾孙,又娶了五位老婆,又生了五个儿子,这就是18225个重重孙。

第六代,18225个重重孙,又娶了四位老婆,又生了四个儿子,这就是72900个六世孙。

第七代,72900个重重孙,又娶了四位老婆,又生了四个儿子,这就是291600个第七世孙。

第八代,291600个重重孙,又娶了四位老婆,又生了四个儿子,这就是1166400个第八代世孙。

第九代,1166400个重重孙,又娶了三位老婆,又生了三个儿子,这就是3499200个第九代世孙。

第十代,3499200个重重孙,又娶了三位老婆,又生了三个儿子,这就是10497600个第十代世孙。

这里面也有一人生十几个儿子的,也有少的,就算平均数。

周厉王是周武王姬发九世孙,姬姓后代最少有一千万男子人口,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女子不含在内。

他们头顶上都顶着一个贵族二字。

这么多贵族世子,周厉王如何照顾安置,一百个姬姓诸侯国,一千个食邑,要安置姬姓贵子子弟工作,生活,还真是个难题。因为宗子有这么个责任,凡是需要救济照顾的宗族后人,作为宗子,他必需照顾。难怪大宗伯凡伯苦恼,诸侯各国宫伯都在叫苦不迭,原来随着时间的发展,姬姓人丁的兴旺,不出三代,必然出现姬姓人自己间的矛盾。

人的亲情出了五代,就会淡化,这是事实性,当然也有例外。周王朝的长子长宗制度,已近延续两百年,大约延续了十代血脉,一个长房族宗,要管制十代人的后代,可谓家族大矣,为何不让他们分开,当然是利益问题。

同宗异居而同财,小宗余财归大宗。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发展,这种族权制度已经确实无法继续下去了。单单姬姓人口两百年间,由一个周文王姬昌一人,就繁衍发展成了一千万男子后代,其他大族姓氏呢?这已经是个社会问题,不改革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周王朝从一亿多的人口王朝,两百年后,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两亿多的人口王朝。

厉王决定宗亲改革,实行大宗分析,六代必迁制度。

有人建议实行计划生育?

不,实行计划娶老婆,限制娶老婆才是关键。

厉王到底采取怎样的族权改革?请看后面解说。

最后要说一个意外而又正常的事情,鲁国鲁献公突然薨毙,篡位执政已经三十二年。其子姬谋继位。

太宰荣夷公派太宰第二秘书处处长宰夫下大夫前去吊唁。这是四位宰夫的事务。<>

最新小说: 绝对征服系统 大唐无双皇子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超能暴乱 解构诡异全文 红警之崛起南洋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温柔坠落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皇家娱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