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怎样才算是圆满呢?“彩云易散琉璃脆”,好的事物都是难以持久的,拥有了就要加倍的珍惜。
这个世界给我们留下太多的谜题,让我们有时无可是从。李老汉的愿望是那么的简单,简单的就是全家人在一起吃顿饭,可实现起来又是那么的艰难。幸福有时也很简单,放弃不可奢求的愿望,其实也就回到了幸福的起点。
李老汉实在是个很幸福的老人,只要他自己不去纠结那些烦恼。放下心里的包袱也就实现了人生的救赎,佛教中就是这么认为的。
其实李老汉的烦恼不仅就这一个,还有一个就是动迁的事儿。
与别人热切盼望动迁不同,李老汉是不希望动迁的,持这种想法的人全村恐怕没有谁了。别人盼着动迁是为了摆脱农村的生活,过上城镇人的日子;渴望得到补偿款,渴望住上楼房。但李老汉却不愿意离开农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他喜欢这种自然恬静的乡村生活意境。
他不愿意离开李家世代居住的老院子,这是李家的根脉,更是李家的福地、龙兴之地。茅檐常扫净无苔,
花木成蹊手自栽
他喜欢这种悠然闲适的生活方式,喜欢自己亲手点缀生活。
他乐于享受田园之乐,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蔾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他喜欢体验这种悠然、宁静的生活乐趣。
他眷恋着他生活了一辈子的这个院子,他真的是舍不得离开啊!一个老人这么简单的愿望恐怕也注定是要落空的了,因为动迁是无法避免的了,因为又有些消息传来了。
淡淡的悲伤时时的侵扰着他原本平静的心池,“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是多美的画卷啊!
城里的景观都是人造的,做作而拙劣,小气而凌乱。花木修剪得看似很整齐,但扼杀了物性,无论怎么精心雕琢与修饰,都难掩效颦的丑态和添足的嫌疑。顺应自然杂乱也是天成的和谐,违背自然工巧亦是经营的败笔!乡村的气象则是浑然天成的,野性而磅礴,自然而大气,草木无需装点,各自参差错落,尽情张扬着生命的活力,律动着生命的节奏。
但社会的进步是无法阻碍的,中国的发展是迅速的,城镇化的步伐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不可阻挡。村民们渴望逃离农村的心境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果真的扪心自问,如果想真正的享受生活,城里的喧嚣与嘈杂,忙碌与拥挤,还真就无法和乡村相比。乡村更适合养心、养生。英国人逃离伦敦就是个例子,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们也会返璞归真的,到那时乡村就是人们心中的伊甸园,但现在还不是那个时候。
新年过完了,一切都该有了一个新的开端。
过了春节,在节气上就过了立春。“春打六九头吗”,到了六九天气就不那么酷冷了,白天也在偷偷的抻长,夜晚在逐渐的缩短,太阳也渐渐地向北回归了,我们直观看到的太阳也逐渐变大,太阳升起的地方也一点点的北移。
民谚说:“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但东北的气象没有那么的和煦,这个民谚应该是更适合淮河流域的气象条件。我们这儿即使过了九九,也无法“河边看柳”,至于河开、燕来那更是远的事呢,但天气正在逐渐变暖确是真真切切的体验。
过了新年,蛰伏一冬的人们也开始新的忙碌了,家家开始准备春耕了,筹划着买多少种子、化肥等事宜了。李老汉的地都已经承包出去了,就没有这些烦恼了,但他也得考虑今年买多少只鸡崽儿、鸭雏、鹅雏,也要抓一只小猪、两只小羊。不管是否动迁,日子是要照过的,既不能杞人忧天,更不可守株待兔。
王老三就没有李老汉这么轻松惬意了,他得谋划买什么品牌的种子、多少化肥、多少农药,他对这些事情实际上都不太在行,说穿了,他根本就不是个称职的农民,对种地没有悟性。现在玉米种子的品类五花八门,每年村民们买的种子都不一样,新的品种也层出不穷,常常弄得王老三不知所措。
每年的都要等到秋收之后,才能看出谁家的种子买对了。种子既要适合本地的气候条件,也要符合当年的雨水条件。
每年的具体的气候条件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年头风大些,有的年头风小些;有的年头雨水多些,有的年头雨水少些;有的年头春旱严重些,有的年头春旱轻微些;有的年头霜期来得早,有的年头来得晚;有的年头积温多些,有的年头积温少些。这些条件都制约着、影响着庄稼的长势与成熟度,也影响着一年的收成。
买种子时就要考虑不同种子的适应性和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有的品种更适合干旱些的条件,有的对雨水要求高一些;有的生长期略长一些,有的略短一些;有的株杆高些,有的矮些。株杆高的就怕风,矮的就更加的耐风。因此买种子说到底也跟赌博一样,只有到秋后才能看出谁赌赢了,买对了。王老三不仅对这些一窍不通,就连对春天土地的墒情也不懂,他不知道冬天有多少降水,土地墒情如何。我们这个地区春天易发生春旱,这都是农民们种地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农民靠天吃饭,这句话目前基本还是适用的。
别看王老三对于种地的行当是个外行,但他从不肯承认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的贫瘠,村民们在一起谈论时他总是发表意见最多的一个,也是最踊跃的。当然他也不是胡说八道,信口开河。他通常是把昨天从那个地方听到的一些经验今天搬到这个地方,明天再把今天学到的挪到明天的议论场地上。也就是现学现卖。
每年到这个时候他都要常到李老汉家里来聊天,话题总无外乎和种地有关。他也总是对自己的见地和看法侃侃而谈,然后就是仔细倾听李老汉的观点和意见,回到家之后根据他听到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然后就知道自己该怎么进行备耕工作了。
生活中有许多时候看到的只是表面的现象,如果进一步考证,会发现许多事情事实并非如此。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时间去求证真相。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的那个拜伦或者是雪莱的什么诗人说过这样一句尽人皆知的名言,一句简单的名言。简单得就像出自邻家小女孩之口,“星期三到了,不去幼儿园的日子还会远吗?”或者“妈妈都下班了,爸爸回来的时间还会远吗?”
是的,冬天到了,春天就不会很遥远了。星期三到了,不去幼儿园的日子也就不远了。现在春节都过去了,春天已经款款而来了。我们也能够感受到空气中携带着春天的一些信息。
冬天正悄然地一层层的褪去严寒的面纱,一步步的离我们远去。北风逐渐减弱了,在天气预报上不那么频繁的听到西伯利亚与贝加尔湖的名称了,干冷的高气压正在消弱,暖湿的气旋正在加强,风多是从南面刮来,虽然大,但并不像北风那么凛冽。
以前儿子曾问我:“爸爸,春天为什么南风这么大?”
我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儿子就说:“那是因为春天着急了,想快点跑过来。”
我惊愕,这个答案很有新意,想想也的确是那么回事儿。春天似乎真的奈不住性子,等不及了,想把它来到的消息早些告诉每个人。
前些年在议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优劣时有一个常被引用的故事。一次老师考自然常识,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了什么?”标准的答案是“水和泥土”。一个小女孩颇具想象力的回答“雪融化了变成了春天”,这个答案很美,很富有诗意,但遗憾的是老师没有认可小女孩的答案。儿子的回答和这个小女孩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大概是因为只有孩子思维才没有任何的局限,才有如此浪漫的答案。我们也就不要总局限成年人的思维,让雪融化成春天吧!
冬天过去了,蛰伏的动物都随着煦暖的春风苏醒了,休眠的草木也都在体内涌动、孕育生命的活力,树木的枝条变得柔软了,小草在地下积聚着破土而出的力量,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蓄势而发,包括动迁的消息。动迁的消息随着春天的气息从四面八方传来,又向四面八方传去。
这样的消息在村子里传播,在村子间传播。村民们,尤其是王老三惊喜、期待;李老汉等待、无奈。
动迁的消息真的愈来愈浓了。在四月初的时候城镇东边就有一个村子开始动迁了,动迁来得太快了,那个村里的老百姓有点措手不及。据说在那个地方是要兴建一个高科技的产业园。这无疑对于期待的人来说又是一剂强心剂,这也更印证了那些消息都是有根据的,并非空穴来风。村民们的兴奋溢于言表,王老三更是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