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逸倒不是有意对木芸的传召避而不见,回来之后他与郑伯简单聊了一会有关历练的见闻。之后姜逸便告诉郑伯他要闭关,期间不用来送饭了,也不要让任何人打搅他。
姜逸此次闭关可不是为了突破修为,而是要寻找解决魔气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了他心中的一根刺,如果不解决,他接下来的修炼也没法进行。
对于之前让他畏之如虎的魔气,在体验了魔气对于他修行的帮助之后,姜逸可舍不得轻易放弃。
姜逸现在能想到的办法也只有再次借助前世佛学的帮助了,毕竟至今他也只知道这一种降服魔气的办法。
姜逸又尝试了念诵上次引发身上佛像发热的那篇经文,可是这一次却是毫无动静。
“难道真的如木老头说的那般,这个佛像只是一次性激发佛器,如今已经报废了。”停下来之后姜逸转念一想记起了木靳曾经说过的话。
“嗯,对了,木老头还说过这个佛像是被修佛的法师加持过的才能有镇压魔气的效果。还有他说的佛气应该就是之前激发了神秘古文的那道金光。”
“我之所以能够控制体内的魔气,应该不是木老头说的魔气被佛气镇压,而是神秘古文中那个‘佛’字的作用。”姜逸可是知道魔气并不是被暂时镇压,而是出于自己的控制之中,这应该是那个‘佛’起的作用。
“虽然现在唤出魔气越来越耗费心力,可魔气依然是受我控制的。还有上次自己陷入失控的状态,虽然与魔气有关,但也不像魔气的反噬,反而像是被魔气激发放大了自己内心潜藏的本性。”姜逸仔细回味上次与张姓男子大战之后失控时的感受。
这也好理解,就如同一个小孩挥舞大铁锤,铁锤虽然受到小孩的控制,但它本身的重量却又可能伤到小孩。要想小孩不受伤害,有三个方法:一、小孩增加力气;二、铁锤重量减轻;三、保护好小孩易受伤害的部位或者使得易受伤害的部位本身变得如铜皮铁骨般。
对应魔气就是,魔气虽处于控制,但由于境界差距其本身的嗜血属性影响到了姜逸。要想解决此问题也有三个办法:一、姜逸短期内不再使用魔气,知道修为达到能轻松驾驭魔气的程度;二、打落魔气的境界;三、保护好或者强化易受魔气影响伤害的部位,即本心念头。
“有此异变,应该是在魔气吞噬了人之后。那之后,魔气依然受自己控制并反馈精气,只是却多了种影响我本性的弊端。而如果我能够守住己心,这一弊端也就不复存在了。”姜逸也慢慢想明白了这一问题,不过前两法他却不取,一是不想取,二是做不到。
“谨守本心,杂念不动,这又谈何容易。”道理简单,但实施起来却又毫无头绪。
“上次我能够摆脱那种如行尸般嗜血的状态,恢复本心靠的是那个‘佛’字的作用。”一时不知从何做起的姜逸,不禁又回想起上次摆脱危局的那一幕。
“看来还是要着眼于‘佛’字上。”想到这,姜逸的思路又清晰了起来。
“第一次激发‘佛’字靠的是佛气。第二次是自己处于死亡边缘,‘佛’字主动显现。被动等待‘佛’字显现这个有点不靠谱,万一再次遇到死亡危局‘佛’字不出现,自己岂不是大发了。看来要想掌握主动还要从佛气上下功夫。”几经转念,解决的办法又落到了佛气上。
气,顾名思义,至少也应该是内气境才能拥有的。不过佛气乃是佛修独有,与巫修体系不同,不知自己能否在短期内修出佛气。
姜逸努力回想自己所知道的有关于佛学的知识。
不过法无定法,大开方便之门。
天竺释尊于娑婆世界,说法四十九年,无论大乘、小乘,说顿说渐,或显或密。佛教本就是为了使得一切众生得脱苦厄,而众生的苦厄众多,那么治疗的方法也自然繁多。‘佛说一切法,能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佛法就是对治众生的颠倒妄想而说。因众生的颠倒妄想,有八万四千之多,所以佛说法门,亦有八万四千。八万四千的法门中,门门皆可以入道,皆可以圆觉智慧,觉悟成佛,所谓‘方便有多门,道本无二,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过法门虽多,佛教在天竺国却无派系。
佛教从天竺传入华夏以后,得到历代诸多帝王的支持,渐渐落地生根。且经过不断发展,为方便华夏人民学习,期间吸收兼并了许多华夏文物风情。随着传教之人侧重点的不同,华夏佛学出现了诸多分宗,派别渐起。
其中天台、三论、华严、法相、净土、律、禅、密等八大宗影响较为深远。
经历朝代更替,人心流转,到了姜逸那个年代,华严、法相已经学之不多;律宗更是没落,持戒之人日少。
姜逸所知道的修佛法门有律、禅、教、净、密五种。
律是持戒,一切法门,持戒为先。
禅是禅宗,参禅双忘,明心见性。
教是讲经,性相融通,事理无碍。
净是念佛,一心不乱,自性弥陀。
密是密宗,相对显宗,师徒秘传。
姜逸前世所在寺庙修持的就是净土法门。主要通过念佛修持自身,而念佛又分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及实相念佛四种。
前世姜逸常听住持师父说:“佛学派别虽多,但总不离佛说经、律、论三藏,修佛即修心。所谓一法通,万法通。”
姜逸虽然当了将近二十年和尚,念了不知多少佛经教义。不过他自身缺乏慧根,对经义也只是一知半解,其实对前世佛学理解有限。
千头万绪之下,姜逸打算试一试自己前世说修持的‘观想念佛’之法。
‘观想念佛’乃修意根,心造诸佛之法。念是佛之名号,观为观佛之身。依据《观无量寿佛经》修持,最终达成“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的境界。
按照《观经》所述,共有十六妙观。
姜逸端坐正向,面向西方,静心定念,尝试心作十六观之一真身观。可是一试之下,他才发现自己居然记不起前世有关阿弥陀佛的三十二法身任一法身。姜逸也不灰心,又一一尝试观想其它十六妙观。
约过了有一个时辰,姜逸无奈的睁开了双眼。前世轻易就能观想出来的十六观,如今他居然一个也观想不出来,仿佛这段记忆平白缺失了一样。
自从姜逸参军开了杀戒之后,就违背了佛学慈悲戒杀的根本教义,堕入了了佛家所讲的魔境,难道因此自己才观想失败。
想到自己可谓魔根深重,姜逸不禁对自己能修出佛气,越加没了底气。
“佛,佛!佛?”虽说如此,姜逸也不肯轻易放弃,上次念经明明激发了佛器的。姜逸不放弃对‘佛’的思考。
“嗯,我怎么忘了那个‘佛’,何不试上一试。”姜逸无意识的念着‘佛’,突然想到了那个神秘的文字‘佛’。自己所求不就是为了激发神秘的‘佛’字,何必舍本逐末,何不试一试直接观想那个‘佛’字。
再次定心冥想,姜逸仔细在心中回忆自己曾经所见的那个‘佛’字的形象。那个神秘‘佛’字,只是姜逸看到之后自然而然理解的意思,其自身线条结构复杂难言。姜逸也不能保证自己观想完全正确,只能观想其大体结构。
不过就在姜逸在心中观想出‘佛’字的大体框架并口念‘佛’之后,他体内不知名处潜藏的那个‘佛’字原本突然之间金光大作。姜逸所观想的那个残缺‘佛’字仿佛与之共鸣,也渐渐放出微弱金光,一闪一闪的。
就在两者共鸣之时,姜逸只觉得自己的头脑突然变得异常清明,心中关于神秘‘佛’字的形象也渐渐清晰完善起来,如此他观想出的那个‘佛’字也愈加的繁复完善。
随之,他观想的‘佛’字金光愈加明显,与神秘‘佛’字的共鸣也就愈加强烈。姜逸能够记忆起来的‘佛’字结构也越加的多,此时他的内心无悲无喜,全心修改完善自己内心观想的那个‘佛’字。
不知过了多久,姜逸觉得自己观想的那个‘佛’字已经非常完美了,再也想不到任何可以修改完善的地方。此时神秘‘佛’也再次金光一收,没有了动静。虽然姜逸如今对观想的那个‘佛’字已经改无可改,不过见过真正‘佛’字的他却又明确的知道自己观想的只不过是正本的一鳞半爪而已,这大概是受限于他的境界吧。
不再多想,又保持观想之境一段时间,姜逸才缓缓散去所观,收功开目。
“南无阿弥陀佛!”睁开双眼,姜逸自然而然地吐出了这一前世常念的佛号。对此姜逸也不在意,连忙感受了一下自身,只觉得自己现在杂念不生、耳清目明。下床胡乱打了一番拳法,他发现他的身体也得到了一番淬炼。虽然只是一点点,但如果日日观想,日积月累之下对修炼还是很有助益的。
不过最关键的是他体内虽然没有产生佛气,但一番观想,莫名的感到仿佛有一块大石头被移开了,内心为之一松。姜逸知道这不是错觉,因为他明确感受到了自己对魔气的役使变得更加的轻松灵动。
欣喜之余,他对那篇古文的神秘和来历感到愈加的难以琢磨。
要知道他可是破了诸多佛门大戒,而且带着明显的功利之心,居然只是观想了那个‘佛’字的皮毛,就起到了如此多的神奇效果,那不知数目的整篇古文的神秘可想而知。
对那飘渺的事物,想不明白,姜逸暂时不想。着眼于现在,姜逸决定日后每天坚持抽出一到两个时辰不等来观想‘佛’字。